-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花间集编纂背景和原则看花间集序清艳词学思想
从《花间集》编纂背景和原则看《花间集序》“清艳”的词学思想
[摘 要]在后蜀相对清明的政治背景和崇尚娱乐的社会时风影响下,赵崇祚编纂了主收文人恋情词的《花间集》,既注重体例匀整的形式美感,也注重题材和词调的多样化,风格同中存异。通过对近一个世纪的“诗客曲子词”的采辑取舍,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欧阳炯《花间集序》提出的“清艳”的词学思想。
[关键词]花间集;清艳;时代背景;编纂原则
欧阳炯《花间集序》是有词以来第一篇词论。《序》之主旨,历来词论家多以为与徐陵《玉台新咏序》相类,鼓吹词之香艳。如杨海明《唐宋词史》:“它是关于‘艳词’的一篇‘宣言’或‘自供’,这一点就和徐陵的《玉台新咏序》是‘艳诗’的宣言或自供一样。”[1]亦有一些学者一反传统,认为其否定轻艳华靡之宫体歌辞,肯定清雅,扬“清”贬“艳”。如彭国忠《〈花间集序〉:一篇被深度误解的词论》提出:“他称赞“清”,反对富艳,……所谓“清”、“清绝”,并不排斥文辞的优美,但这与“绮艳”、“浮靡”的宫体毕竟不能相提并论。”[2]近年来,随着对花间词研究的深入,对《花间集序》的主旨也有了更为客观的评价,一些学者折中了上述两种观点,一方面认为欧序肯定了花间词是高雅的艺术作品,而非宫体与倡风的结合物;另一方面也不同意欧序提出了“清绝”的观点,认为欧序并不反对“艳”,而是扬“清”赞“艳”。如高锋《花间词研究》云:“存在浓艳密丽和端庄含蓄的两面性”[3]。彭玉平《与词体清艳观念之确立》认为:“《花间集》及其序言在审美倾向上具有两重性或折中性。《花间集序》从音乐特性解说‘花间’的意义,清艳的审美价值从中已得到确认。”[4]笔者认为,《花间集序》明确以“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来揭示对曲子词辞藻、声韵方面的讲究,认为曲子词应该“声声而自合鸾歌”、“字字而偏谐凤律”,批评南朝宫体“言之不文”、“秀而不实”,简单描述了自“有唐已降”曲子词创作主体由民间到文人士大夫的发展历史,强调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乃“诗客曲子词”,目的是“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序中不但提出了“清艳”的词学思想,也强调了词应歌、娱宾遣兴的特点,表现出了“文质并重”、“崇雅黜俗”的理论倾向,并具有朦胧的词史观念和流派意识。
古代典籍的编纂者往往通过对作品的采辑取舍来表明自己的观念。赵崇祚作为唐五代曲子词的整理者,也必定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对当时大量“诗客曲子词”的精心剪裁来传达自己的文学观念。其编纂《花间集》时曾“广会众宾,时延佳论”,在赵崇祚的宾客中,欧阳炯属较特殊的一位,他因“粗预知音”,被赵崇祚请来作序。对于《花间集》的编纂,赵崇祚与欧阳炯之间应当有过充分的讨论,他们对词的理解,应当有共同之处,只不过“词选通过编纂标准,词序通过理论阐述,来体现它们共同的词学思想。”[5]因此,深入研究《花间集》编纂的时代背景和取舍原则,探究赵崇祚通过编纂表露出来的观念,也不失为理解欧序词学思想的有效途径。
一、《花间集》编纂的时代背景
(一)政治环境。陆游读《花间》,曾感叹道:“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明汲古阁本覆宋本陆游跋一)[6]生逢乱世,陆游自然会有如此感慨,但这种“乱世风月”的推测,并不完全符合西蜀的实际。《花间集》编纂于广政三年(欧序云:“时大蜀广政三年”),西蜀与当时中原很大的不同在于:战乱时间短暂,承平时间较长。广政三年前后,与中原、江淮一带“烽烟终日起”、“男孤女寡,十室九空”情形不同的是,孟昶在母后李氏等人的劝导下,汲取王衍荒淫亡国的教训,“孜孜以求”,致使蜀中出现了“边陲无忧,百姓丰肥”、“足食足兵,实天下之强国也”的局面,孟昶在刚即位的几年间,戒奢纳谏、重农兴教、励精图治,甚至被勾延庆称为“本仁祖义,允文允武,乃天下之贤主也。”广政四年,他颁行郡县的《官箴》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7]
(二)社会时风。蜀都成都,天府之国,因“土肥沃,无凶岁”,有“少愁苦而轻易淫佚”的风气。唐时成都己成了全国数一数二的繁华之都,有“扬一益二”的美称,卢求《成都记序》甚至认为:“(益州)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前后蜀喜好游乐?集的风气比前代更盛。上有帝王与内臣执板唱曲、酣饮达旦,下有贵门公子华轩彩舫、歌乐掀天,甚至一般的富贵人家也有“弦管歌诵,合筵社会,昼夜相接”的风尚。繁华的都市生活,使酒筵弦歌成为了众多官宦文人娱宾遣兴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宴乐游赏之中,衍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配乐而歌的曲子词无疑是其中特色鲜明的一种。
(三)文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