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诗人玉屑看五七言律绝炼字方法
从《诗人玉屑》看五七言律绝的“炼字”方法
摘 要: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一书兼采前修、时人论诗之说,比较有针对性地讨论了近体诗的主要格法,并归纳了一系列“炼字法”名目,如“诗眼”、“活字”、“响字”等等。但是,鉴于《诗人玉屑》分析不足、论述粗率的缺点,本文欲针对该书所探讨的近体诗炼字法,结合其他诗学论著,来剖析五七言律绝的“炼字”要义。
关键词:炼字 诗眼 活字 响字 虚字 实字
历代诗家向来重视用字之工,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曰:“诗人以一字为工。”[1]葛立方《韵语阳秋》亦曰:“诗要练字,字者,眼也。”《诗人玉屑》也主张炼字炼“眼”的近体诗格理论。此书卷三小注:“五言以第三字为眼,七言以第五字为眼。”[2]而元杨载《诗法家数》则认为“五言字眼多在第三,或第二字,或第四字,或第五字”。不过,《玉屑》卷八引《韵语阳秋》: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是炼末后一字。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若非“入”与“归”二字,则与儿童之诗何异?
《诗人玉屑》的编者魏庆之,显然是认同《韵语阳秋》对于“诗眼”的判定的。可见,“诗眼”并不一定固定在“五言第三字”与“七言第五字”两个位置上。《玉屑》中炼字格法主要有“眼用活字”、“眼用响字”、“眼用拗字”、“虚字实用”等,兹列述如次:
一、眼用活字
《诗人玉屑》卷三“眼用活字”条将“诗眼”限定在“五言第三字”和“七言第五字”两个位置上,如“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
但卷三“句中眼”条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眼在第七字。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双蜂上帘额,独鹊袅庭柯”、“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暝色赴春愁”、“无人觉来往”诸句,则都在第三字。“身轻一鸟过”,则在第五字。
杨载在《诗法家数》中又列举其他位置上的诗眼,眼在第三字者,如“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眼在第二字者,如“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眼在第五字者,如“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又有眼在第二、五字者,如“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上举诗眼用字,形象传神,灵动健劲,贾岛对“推”、“敲”之取舍,正是历代诗家锤炼诗眼的最佳案例。
二、眼用响字
《玉屑》卷六引《吕氏童蒙训》曰:
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是响字也。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浮”字、“落”字,是响字也。所谓响者,致力处也。
《白石道人诗说》曰:“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句、字,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句、字。”[3]《沧浪诗话?诗法》曰:“下字贵响,造语贵圆。”[4]《诗法家数》亦谓:“使字当,下字响。观诗之法,亦当如此求之。”[5]可见,一字之工,虽为末技,然格调之高下,又必须落实到“诗眼”上,而使诗句金声玉振,又非“响字”莫属。《吕氏童蒙训》所谓“致力处”亦即《玉屑》中说的“诗眼”。从《诗人玉屑》所引诗例来看,被用作“诗眼响字”的字位,非止“五言第三字”与“七言第五字”两处。五言第五字者,如“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五言第二、五字者,如“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七言第七字者,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三、眼用拗字
《玉屑》此条下诸例,五言如“雁惜楚山晚,蝉知秦树秋”,七言“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渔艇稀”,其平仄格式都是“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即出句倒数第三字拗,对句倒数第三字救。质言之,即出句、对句“诗眼”[6]平仄互换,清人李汝襄在《广声调谱》中将这种拗救方法称为“双换诗眼式”[7]。
杜甫常用这种“双换诗眼”的“仄拗平救法”,七言如《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江雨有怀郑典设》:“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寄岑嘉州》:“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自疏。”五言者如《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诗例尚多,兹不枚举。
另外,对句倒数第三字有双救之例者,即在“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宜平而仄,为了不产生“仄仄仄平仄仄平”的“孤平句”,故将本句倒数第三字改为平声。《玉屑》中所举诗例,五言如“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七言如“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寒宜雨声”。“入”、“暮”,“漏”、“韵”宜平而仄,对句为避免“孤平”之病,便于本句倒数第三字以平补救,《广声调谱》中将五七言律绝“一平救两仄“的拗救方法称为“双换诗眼拗句式”。
四、虚字实用
《玉屑》卷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