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丝路上的明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吐鲁番,丝路上的明珠   一提起吐鲁番,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葡萄和火焰山。春分前一天,我们终于来到火洲吐鲁番,住进火洲酒店。当看到门前那1公里多长的葡萄长廊和两边等距攀爬在廊架上腕子粗的葡萄树时,大家在惊讶中边咽口水,边遗憾地嚷嚷:“来早了,来早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苏公塔。这座造型独特、别致的伊斯兰教建筑建于公元1778年,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塔。清朝时期,维吾尔族著名爱国人士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了恭报清王朝的恩遇,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同时也想让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自出白银7000两建造了苏公塔。这座古塔塔身上大下小,高44米,塔基直径10米,整体呈圆锥形,全部用青灰色砖砌成。从外表看,塔分层砌出团花纹、四瓣花纹、水波纹、菱格纹等十几种几何图案,带有浓厚的伊斯兰建筑色彩。据说,塔内有72级螺旋形台阶通往顶部,以便攀登。塔身周围,依据不同方向和高度设有14个窗口,以便通风透亮。可惜,即便是作为文物工作者的我们也无缘踏进塔内,更不要说“登高而招”了。紧靠塔下的北面是一个仍在使用的大型清真寺,宽敞宏大,可容千人。礼拜大厅是穹形拱顶,有众多壁龛。大厅两边很有规律地排置着形制、大小相同的幽暗布道小室,其不同于大厅的马蹄形券顶造型也相当美观。整座建筑全都用生土坯砌成,内外处处彰显着伊斯兰建筑风格和浓烈的宗教生活气息。在干燥少雨的吐鲁番,土坯作为一种建筑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材料被普遍使用。抬眼望去,成片的民居和随处可见的葡萄晾房都是用土坯修砌而成的。   在挺拔于路两旁带有绿意的柳树、榆树丛中,镶嵌着零零星星粉白交融的花朵,那是偶在其中的杏树。走到这里,杏花和馕饼的香味裹着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之余不由得令人感叹:这就是吐鲁番的春天!   闻着馕饼与羊膻这些新疆特有的味儿,看着路两边独特的民居,我们又来到了吐鲁番市博物馆。该博物馆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馆,据讲解员介绍,这里收藏着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5000多件出土、征集于吐鲁番地区的文物精品,这数千件文物精品成为一部了解吐鲁番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博物馆整体设计风格独特,厚朴凝重,带有典型的西域地方民族特色和历史沧桑感。整个展厅由通史、古尸、巨犀化石、钱币、申遗五个专题展厅组成。看着这些文物精品,我们仿佛看到从上古至今各个时期的吐鲁番一一向我们走来。古尸专题展厅里的每一具古尸都极具神秘性和吸引力,仿佛在各自讲述着他们曾经凄美、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申遗展厅,同是作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项目,吐鲁番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与甘肃锁阳城遗址在布展形式和内容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却有着天壤之别,投入更是天上地下。虽然,这些遗址最终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还是无不喟叹申遗的差距。现在,吐鲁番每年游客量达到10万以上。   在由两条河流相夹冲刷出的且被高崖断壁裹成四周悬立陡峭的岛型台地上,矗立着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的交河故城遗址。这座伤痕累累而又措置有序的建筑群,远眺酷似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被搁在一片柳叶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道、宅院、地下通道等早已成为断壁残垣,但曾经的印迹依然能分辨清楚。然而,谁又能想到这竟是在公元前2~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建造的车师国都城。车师国,在南北朝和唐朝时达到鼎盛,在9~14世纪的连连战争中逐渐走向了衰败,这里也曾为安西都护府的住所,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遗址。1961年,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在历史的舞台上至少活跃了1500年之久,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中心之一,其一砖一坯都能体现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融。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地处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河三角洲。高昌故城是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代古城址,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听讲解员说,周长5.4公里的浩大古城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构成,外墙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这样的规模不仅在西部,甚至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全城有九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高昌城在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在保留较好的外城西南和东南角有两处寺院遗址。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当地人称“可汗堡”。高昌故城的墙体全是用土坯抢修加固过的,很显然,这里的本体保护是走在前面的。既然这里能够由国宝单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起码其方方面面都是被认同的。虽然我不敢私语工程的做工,但这不由得叫我想起我们在本体的抢险加固中个别人的态度和做法:宁可看着本体倒塌,也要死搬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我不禁要问,如果本体都消失了,那本体的可观性、可保护性还如何延续?难道像约旦古城佩特拉、阿房宫那样给人类留以憾恨吗?记得黄印武教授说过:“文物的保护是为了延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