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东部地区石油污染问题及其对黑龙江省石油工业启示
俄东部地区石油污染问题及其对黑龙江省石油工业的启示
摘要:俄罗斯东部地区石油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石油污染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诸多负面影响,黑龙江石油工业的发展应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在增强地区生态环境意识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在该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石油生产主体”与“环境意识主体”在相关法律框架中的真正结合,这样才能为实现科学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石油;苏联;俄罗斯;黑龙江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4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6-0028-05
黑龙江省石油工业肇始于上世纪50-60年代之交大庆油田的开发,到1966年其原油产量达到1060万吨,占全国的72.9%,到1976年增加到5000万吨,从而成为世界特大型油田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黑龙江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它在全国石油生产中的主力作用依然会保持下去。如果能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借鉴其他国家或类似地区的开发经验,必能使黑龙江石油工业少走弯路进而发挥其更大潜能。苏联和俄罗斯都是各自所处时代的世界性石油生产大国,有许多生产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西西伯利亚地区至今仍是俄大型石油生产基地,在开发时间、生产阶段及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与黑龙江地区大型油田有很大相似性,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笔者无力兼收并蓄,试以石油污染问题为例概论之。
一、苏联及俄罗斯东部石油生产中的污染问题
(一)石油勘探与开发过程中的污染
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以水为主的液体,钻孔每进一米深度平均需水3.2立方米。其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在钻探过程中对钻探机等机械设备发挥降温和润滑作用,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压力将泥沙等带到地面。这种液体以水或油为主,根据地质条件差异还可加入其他类型液体添加剂。油气在地下的聚集还与地层水有关,这种水往往含有重金属或盐分。在钻探和开采过程中,如果对上述两种液体处理不当则易引起污染。西西伯利亚石油开发过程中有些石油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处理残液问题上有很大随意性。钻井工作结束后,他们有时将含有油污的蓄水池不加处理而裸置于空气中,直接导致对空气的污染,而且雨水会提升蓄水池水位并致溢出,进而使油污进入土壤、河流及沼泽中。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前,西西伯利亚地区每年以这种方式损失的石油约为15万吨。用于钻探的油液可以用数量极少且不污染环境的其他液体来替代,“他们不愿携带这种液体为的是减轻负担”。他们认为,“之所以能得到奖金和津贴主要是因为开采出更多的石油,因此应尽快达到这个目标。”苏联政府有关部门在70年代制定了指导原则,要求在油气生产加工及管线铺设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对于没有现代化净水系统的项目不予以审批。尽管如此,但直到80年代初期西西伯利亚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大型净水系统投入使用。1970年,在汉特一曼西自治区的涅夫捷尤甘斯克开始了这类项目的建设工作,可是到1979年才完成总任务量的60%左右。197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西西伯利亚许多石油开采区附近的河流,其河底石油复合物占淤泥单位重量的6%,河水流速缓慢的部分地段含有50%~55%的石油沉淀物。有专家研究发现,在零下5摄氏度以下分解石油是十分困难的,而鄂毕河河水在5摄氏度以上的时间每年仅40~50天,理论上说这些时间只够分解石油沉积物总量的10%~15%。一般而言,河水是具有自洁能力的,水体运动二三百公里后可基本实现自洁,而西伯利亚地区河流由于封冻期长、且大部分时间覆盖着两米多厚的冰层,河水pH值常低于6.5,趋酸性,河水中游离氧含量极低,如要实现自洁需2000公里的距离。
另外,各类生产用车在西西伯利亚低地所产生的车辙很容易形成条条水洼,次年解冻后车辆便无法继续在这些车辙位置通行了,于是必须在平行地区重辟道路。由于这种原因而毁掉的苔原植被和森林面积也十分可观,这些植被生长期漫长,很难恢复原貌。西西伯利亚苔原带和森林苔原带的生态系统是比较脆弱的,苔藓是驯鹿的食物来源之一,但这种植被生长期漫长(四五十年才生长十多厘米),如果被拖拉机等大型生产车辆碾压或者遭到其他机械破坏则很难恢复原状。同样,森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也是难以复原的。比如,西伯利亚北部地区的桦树平均每生长十英尺高度需40年左右时间。在西西伯利亚北部地区森林较为稀疏,某些地区铺设一公里道路往往要砍掉五六十公顷林地,这会导致表层土壤腐蚀或者沼泽化。80年代初期,这样失去的林地每年近3万平方公里。
(二)管道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石油污染主要是石油泄漏造成的,由此引发的河水污染事件并不罕见。“俄石油产量的8%~10%是通过这种方式损失掉的,这种损失在1993年达2500万~3500万吨。196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