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应用及护理.docVIP

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应用及护理.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应用及护理

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2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及其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经俯卧位通气治疗后,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顺利转出ICU,4例因费用问题放弃继续治疗。结论 俯卧位通气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加之强有力的护理措施,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呼吸衰竭;ICU的应用;护理   俯卧位通气是一项辅助治疗技术,能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状况,促进肺功能恢复,促进早日脱机。我科2009~2012年共对12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俯卧位通气,临床应用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9年~2012年,我科室对收治的12例呼衰患者采用了俯卧位通气技术,年龄27~62岁,其中女2例,男10例。我们不断摸索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无1例并发症出现。   1.2方法   1.2.1实施前的准备 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充分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评估:患者有无禁忌症、生命体征及血液动力学情况。俯卧位前30 min暂停鼻饲,避免俯卧位时食物返流。检查并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管道留出足够的长度以防止翻转时牵拉脱出。各种引流管翻身前给以夹闭。充分吸尽气道及口鼻腔的痰液,避免俯卧位时不便于吸痰操作。脱下病号服,取下心电导联线及电极片以避免胸前区皮肤受压而致压疮发生。   1.2.2由三名护士配合医生将患者将患者移向床的一侧,暂时脱开呼吸机管道,并注意保护好管道,翻转患者至俯卧位,抬起上半身,依次垫入俯卧位垫及头圈。立即接上呼吸机管道,开放各种引流管,保证引流的持续性及有效性。头部和颈部之间一定要留有空隙,防止气管导管移位,受压、打折。将双上肢放于头侧或身体两旁,并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协助调整胳膊位置,防止胳膊位置不当或长时间受压导致的外周神经损伤。烦躁患者给予双上肢适当约柬,避免患者拔管。在俯卧位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以叩背或使用振动排痰仪进行胸部理疗,或遵医嘱进行膨肺治疗。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取决于患者的耐受程度、生命体征变化及氧合指标。   2护理   2.1心理护理 进行俯卧位之前向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其作用、方法及时间,减少其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   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所有患者使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记录翻身前生命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病情不平稳时暂时不予翻身。俯卧位前后整理好心电监护导线,翻身时电极片置于免压部位或安置于背侧,注意观察心电监护效果及各参数的变化。12例患者俯卧位后配合拍背SP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8例患者心率由140~150次/min逐渐降至120次/min以下,个别患者心率稍有升高。随着俯卧位时间的延长,清醒患者不适程度逐渐增加,有些躁动,心率、血压开始升高,血氧饱和度有所下降。除5例昏迷和1例能耐受的清醒患者外,其余遵医嘱使用了镇静剂静脉泵入,以减少患者躁动,确保患者安静,达到了俯卧位所需的时间及效果   2.3管道护理 采取俯卧位时注意夹闭各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而引起感染,翻身后及时开放,整理及检查各引流管有无滑脱、扭曲、移位等,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及有效引流。本组有1例患者于翻身时有创血压监测导管脱落,1例导尿管折叠,均因发现及时,无严重后果。故患者翻转时,最少4例,尤其是患者身上导管较多时,以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经常整理和检查输液管道、人工气管导管、鼻胃管、各种监测管道及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妥善,有无受压、滑脱、扭曲、移位等。   2.4皮肤护理 注意预防皮肤黏膜压迫受损,本组有2例患者因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啶,俯卧位2 h后转仰卧位时发现患者面颊部或前胸部及髂前上棘受压处有约2 cm×3 cm左右的硬块,解除压力后消除。故俯卧位时要加强观察与护理,每30 min左右改变头部及肢体位置1次,床单元及垫物表面要平整。由于重力作用,所有患者俯卧位2 h以上均有颜面部水肿情况,要注意保护,床头抬高15°~30°可以减轻此症状,另外转为仰卧位后能很快恢复。同时俯卧位时背、臀部压力解除,有利于褥疮的预防和治疗。   2.5呼吸机管理 俯卧位前调整好呼吸机管道支架位置,能间断脱机者予100%纯氧吸入2 min后短时间脱离呼吸机,避免翻身时牵拉气管插管或套管而引起呛咳与不适。俯卧位时避免气管套管口被堵及导管移位,翻身后整理及检查呼吸机管道,防止扭曲、折叠,调节呼吸机支架适应体位改变,避免牵拉气管套管或气管导管。因重力作用口鼻腔内可有大量分泌物流出,应专人监护,垫上软纸或敷料,并及时更换,保持干燥。每30~60min拍背1次,以促进气体分布均匀及气体交换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