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嘉传播面塑文化是一生梦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书嘉传播面塑文化是一生梦想   面塑的第三代传人开始在这一领域展露头角,这位“80后”女孩,正在努力让面塑这一传统技艺变得时尚   中国面塑又叫江米人,俗称捏面人。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宋代《梦粱录》中曾记载着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面塑艺术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1843年开始,上海正式开埠,海派面塑就开始植根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不同于北派的古朴、粗犷、豪放和深厚;显露的是细致、优美、婉约和精巧。   上海面塑已有百余年历史。最富盛名的当推被人称为“面人赵”的上海著名面塑艺术家赵阔明(1901―1980)。由于赵阔明在中国面塑艺术上的重要贡献,人们往往将他与北派面塑大师“面人汤”(汤子博)相提并论,称为“北汤南赵”。更广泛的说法是:北有泥人张,南有面人赵。他的精华作品,?⑹粲谑芯?文化的艺术趣味上升到艺术美的典型,创造了东方型的面塑艺术的典范,代表着当代中国面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赵阔明也被称为海派面塑集大成者,他的女儿们(赵艳林、赵凤林)和徒弟们(谢雅芬、吴宝琪、容淑芝、陈瑜)继承了他的精湛技艺。赴海外表演宣传时,被广泛赞誉为“东方的明珠”、“中华之国萃”。上世纪60年代起,赵艳林的面塑作品《荷花舞》、《白蛇传》、《梁祝》等频频亮相各大工艺美术展览,作为礼品送往60多个国家。她曾为70多个国家的贵宾以及陈毅等众多老一辈革命家表演绝活。1996年,赵艳林还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证书。   近50年来,赵艳林和赵凤林两位面塑传承人一直在少年宫和一些学校担任教师和辅导员,到底教过多少孩子学面塑,她们数不清。一些孩子从幼儿园一直跟着她学到大学毕业,从面塑开始走上艺术创作道路。更多孩子浅尝辄止,因为父母总觉得面塑没用,不如去学学奥数、钢琴或者绘画。她们尽力地做着力所能及的普及工作。她们也知道,有那么多孩子十分喜欢面塑艺术,他们中有一部分已有很好的基础。“总有人会因为喜欢而最终选择这门手艺的。”这是她们的美好期望。   如今,期望已经成真。面塑的第三代传人张书嘉开始在这一领域展露头角,这位“80后”女孩,正在努力让面塑这一传统技艺变得时尚,让更多人接触到它,喜爱它。   童年的爱好成为一生梦想   张书嘉性情温婉平和,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阳光中透着沉稳,说起与面塑结缘,她总是忍不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那天是我10岁生日,我在上海城隍庙的豫园遇见赵凤林老师正在表演面塑,太神奇了,我这一看就像脚上长了根一样,足足站了3个小时。”她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份面塑作品,赵凤林老师对这个沉醉于面塑的小女孩也很喜欢,于是,破格录取张书嘉到虹口区少年宫面塑班。   从此张书嘉就有了一个爱好,慢慢地,这项爱好发展成为一项特长。“也因着自己的喜欢和不断的练习,我的面塑作品开始参加各类展览和比赛,中学时代就拿下了不少上海乃至全国的工艺比赛大奖。”赵凤林老师也在她身上慢慢发现了一个作为面塑人的特质:专注、耐心、执着。“放学回到家里,做完作业,我可以坐在那里捏几个小时的面人,那种沉醉其中的感觉很美好。”父母亲很尊重她的爱好,也没有逼迫她去学习流行的钢琴、绘画,给予她自由选择的空间。她学的很认真,也很快乐,然而,少年宫面塑班同学慢慢地越来越少,从最初的十多个人,到最后就剩下了我一个,因为太喜欢面塑了,舍不得放弃,于是“我也不得不从少年宫的面塑班转到老师家里继续学习”。   也因这个与众不同的特长,张书嘉开始代表中国出访很多国家进行交流访问。第一次去美国演出的一个经历让她至今印象深刻,“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我仅仅花了2分钟的时间现场表演了一个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难的面塑大熊猫,完成之后全场都情不自禁为我鼓掌。这个意外的超热情反馈让我一下子惊呆了,才发现原来中国的民间手工艺是有如此的魅力。”而“每一次出国演出更是让我发现,我总是团队里年龄最小甚至是唯一一个孩子,其它成员几乎都是年龄和我爷爷相仿的老艺人。”很多问题从她的小脑瓜里冒出来,“为什么我的同学都会一个个放弃了曾经那么喜欢的面塑?为什么年轻人都不来传承这些好手艺?”就这样,她在面塑带来的快乐中长大,1999年如愿考入了她心仪的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然而喜欢面塑的那颗心,一直不曾改变,毕业后,张书嘉在一家企业上班,工作三年,业绩不错,但似乎总没有找到触及她内心深处的东西,闲暇时,她还是喜欢用面塑打发时间。   2007年,很多人在电视上认识了张书嘉,认识了面塑这门传统手艺。这一年,张书嘉参加了一档创业类的真人秀《创智赢家》,经过4个多月的层层筛选,张书嘉凭着民俗手艺学校的创业项目拿到了百万奖金的全国总冠军。   这对于张书嘉而言,是一次命运转折,也是一次开始,但往往梦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