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建军被设计出来中国陶瓷设计大师
刘建军被设计出来中国陶瓷设计大师
站在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的领奖台上,刘建军顿悟父亲是一位真正的“设计”高手――正是父亲刘振海(知名钧瓷艺人)让他从烧窑做起,“设计”出他与设计的不解之缘。
不解:父亲让他从烧窑做起
在不少人看来,刘建军结缘钧瓷有着不少的先天优势。
1952年,刘建军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神??镇,而神??镇是闻名中外的钧瓷之都。在外人看来,刘建军更大的优势在于――他的父亲刘振海当时是知名钧瓷艺人、禹县钧瓷二厂技术副厂长。
“我爱上钧瓷,的确是沾了父亲的光。”刘建军说,他从记事起就开始玩泥巴,上小学后一放学就到父亲的厂里去玩。到上小学五年级时,就已经能捏出一些小鸡、小狗来。
1968年,刚满16岁刘建军初中毕业,来到了父亲所在的钧瓷二厂。“没想到的是,父亲却安排我做了一名烧窑工。”刘建军说,父亲这个安排,让他十分不解。当时,禹县各大瓷厂已经开始研制、恢复钧瓷生产,而二厂还没起步,他渴望父亲让他到实验室里搞钧瓷的造型与釉色研究。但是,父亲却让他去烧窑。烧窑,苦不堪言。一窑烧下来,二三十个小时;每隔15分钟,添煤一次,又脏又累又苦。刘建军创下了连烧17窑不成的纪录。
小成:加个闸板令人刮目相看
“别人能烧成,我为啥烧不成?”刘建军说,其间,他犯起了犟脾气。白天在二厂烧窑,晚上住火后到国营瓷厂、钧瓷一厂去看师傅们烧窑,听老师傅们摆龙门阵。经过一段时间的察颜观色,刘建军逐渐发现创下失败纪录的端倪――自己在烧窑中的各个环节与老师傅们相差不大,说明应该不是人的问题,会不会是窑的问题?
“经过一番比对、琢磨,我提出了一套窑炉改造方案。”刘建军说,原来的窑炉烟道过长,闸板偏向根部,离炉达六七米远,蓝火过多、过早进入烟道,造成炉内的压力减弱、气氛不稳定,埋下祸根。他提出在离炉2.5米处加一闸板的建议,得到认可,这样一来,可让炉内气压增强,气氛更加稳定。
窑炉改造后的第一窑,刘建军就交上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答卷:第一窑合格率达80%,一级品达70%!
更令人欣喜的是,烧成时间大幅下降:由原来的30多个小时,降为十七八个小时。自此,钧瓷二厂的钧瓷生产步入了正常。
渐悟:父亲的精心设计改变命运
“现在看来,那个加闸板的改造,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设计。”刘建军说,就是这个设计,让他认识到,一件钧瓷作品设计,不仅要考虑它的造型、它的釉色,还要考虑两者与窑炉、烧成方式的结合。刘建军说,现在看来,父亲把他安排到烧窑岗位,也应该是“精心设计的”。正是父亲的这一精心安排,让他深深明白烧成是钧瓷生产中的重中之重,烧成与造型、釉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对刘建军今后的钧瓷生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窑炉改造的成功,并没有让刘建军满足。这时,一个愿望如同一株幼苗,在他心头破土、疯长。
“我梦想着烧出一件自己制作的钧瓷作品来。”刘建军说,白天他在人们的视线中烧窑,在下午下班后别人都走了,他却开始了另一番钻研:学习造型、旋坯、修坯,直到深夜,然后收拾干净,一切都在人不知鬼不觉中进行。1978年,厂里试验结晶釉,需要人做造型。刘建军站了出来,他的造型让人刮目相看:“也没见他学过,他咋就弄出来了?”
执著:用土办法克服洋挑战
由于突出的表现,刘建军调任禹县钧瓷二厂技术科担任副科长,负责釉面砖研究。这对刘建军来说,是一个空前的挑战。
“那个年代,我们初中毕业,却没有学过化学。”刘建军说,由于文化水平低,陶瓷专业书籍看不懂,就连最基础的硅、钙、铝、钾、钠等化学元素英文代码都不认得。刘建军就用一个现在想来很好笑的办法:用汉字标注化学元素读音。
“我当时就想,我用笨方法,就是一天记一个,不出十天也能把陶瓷常用的几种化学元素记下来。”刘建军说,他边记边学,边把学到的知识用于釉料配制,然后与自己制作的造型结合,逐渐摸出了型、釉、火的脾气,从而让他们很好地结合起来……
1980年起,刘建军的作品开始在省内、国内崭露头角。当年,刘建军创作的顶羊获河南省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1982年,刘建军设计的金砂釉获得第一届全国陶瓷新产品评比优等产品设计奖。
……
1983年,刘建军被提拔为禹县钧瓷二厂技术科科长。1984年年底,刘建军升任钧瓷二厂技术副厂长;1991年5月,调到钧瓷一厂任厂长兼党委书记。
溯源:单干为圆艺术自由梦想
1993年,刘建军辞职。1994年,他与弟弟刘志军共创“建军钧窑”。 2005年,“建军钧窑”更名为“刘家钧窑”。
辞职前,刘建军有个梦想,一是用大窑烧钧瓷,二是钧、汝、官、哥四窑同烧。这在当时的体制下,是难以实现的。辞职后,他开始了追梦行动。
“到现在我还坚持认为,大窑出精品的可能性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