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博弈时代公益诉讼机制模式研究.docVIP

利益博弈时代公益诉讼机制模式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益博弈时代公益诉讼机制模式研究

利益博弈时代公益诉讼机制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李长健(196―),男,湖南湘西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主任、副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理学和经济法。李 伟(1981―),男,江苏苏州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法学。张 锋(1980―),男,安徽涡阳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理学和经济法。   摘要:利益搏弈时代下,利益群体分化组合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形式多样化,出现私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划分,传统诉讼理念以私益救济为核心的制度安排逐渐受到挑战。科技管理活动具有公共效益性和公共侵害性双重特征,往往易出现公、私利益的交叉和冲突,公益诉讼是解决科技管理科技管理中公、私利益矛盾的重要途径和长效机制。我们以法经济学分析为视角来考量公益诉讼的机理,并在对公益诉讼理念重新凝练的基础上构建了公益诉讼的机制模式。   关键词:利益搏奕;公益诉讼;机理考量;制度回应;可持续和谐   中田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6)04-0090-03      一、原因分析:公益诉讼机理模式的原因考量      公益诉讼是一种与私益诉讼相对应的诉讼方式,其实质是一种因保障社会公共利益而引发的诉讼。目前学界对公益诉讼的内涵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论,我国学者认为,公益诉讼是任何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就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处理违法行为的活动。公益诉讼制度之所以是一种对传统诉讼法制的反思和超越,是因为其能为公共利益救济问题提供法制支持和制度保障。公益诉讼制度的诉讼理念和诉讼形式与作为经济外部性等表现形式的公益损害问题的形成机理与救济原理具有同一性。      (一)市场失灵:公益损害问题的基础原因   一般认为,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的内在机理是经济人的利己动机和利己行为的双重性(成就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的非效率),其具体表现有垄断、外部因素、公共物品的缺失和信息不对称等几个方面。而外部因素的客观存在导致了经济外在性,是公益损害问题产生的根本缘由之一。所谓外在效应(exler nality),按照经济学家贝格、费舍尔等人的看法,是指“单个的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生产或消费,其过程不是通过市场”,外部因素的制造者不必为损害别人付出代价,所以几乎不进行自我约束。在技术意义上,外部因素的制造者生产着太多的产出和连带的危害,因为私人的边际成本和社会的边际成本之间是有差别的。显然,外在效应是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削弱或消除,往往需要借助市场机制之外的力量予以校正和弥补。      (二)政府失灵:公益损害问题政治原因   一般认为,由于不完善的信息和市场、政府机构特有的寻租活动和官僚性职业需要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政府失灵(governmentfailure)的产生。通常,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行为是社会公共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官员是公共利益代表的这种理想化的认识与现实相距甚远,行使经济选择权的人并非‘经济阉人’。政府理性的行为在不健全的市场中被扭曲、变异,从而使政府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努力消弭,并给公益维护带来消极的后果。官僚主义的效用最大化过程与社会福利最大化过程没有任何联系。官僚主义的各种模型都假定官僚的效用函数包括权力、声望、部门预算的规模、工作保障、津贴、未来的工资和工作条件等要素。而当追求的这些目标与社会福利发生冲突时,社会福利就因此而降低了。恰如林德布洛姆所说“政府只有粗大的拇指,而无其他手指”。政府失灵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无效干预,即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选择失当,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由此,公益损害问题便从这里开始滋生和蔓延。      二、理念凝炼:公益诉讼现实的理性思考      法律理念作为法的精神和法的实在的统一,相对于法律感觉和法律情感,属于法律意识中最深刻、作用和影响最为重要的法律思想体系部分。而公益诉讼的基本理念作为一种哲学、一种实践的理性,是指导公益诉讼制度设计和程序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念。   首先,程序正义理念。法律程序的功能,其实就是通过立宪政体的基本框架和各种程序类型的内在结构实现公共决策和公共领域的组织化或制度化。程序正义泛指对任何个体权益的剥夺都必须保证其享有被告知权、陈述权和请求听取权。其本质上是一种过程价值,表现于程序的运行过程中。它一方面要求法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