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桥杂技文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吴桥杂技文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吴桥被誉为杂技之乡,其杂技文化生态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内涵。发展杂技文化产业是对吴桥杂技文化生态最好的保护。可以通过创建“吴桥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及将吴桥打造成世界杂技文化名城,发展杂技文化产业,保护杂技文化生态。
关键词:吴桥杂技;文化生态;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1)01-0050-04
杂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门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吴桥是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也是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吴桥杂技从萌芽、生根到繁荣,其文化生态的发展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杂技已从原先田间的杂耍发展成为一项国家艺术,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一、吴桥杂技文化生态发展的历史底蕴与丰富内涵
中国自古就是闻名世界的“杂技王国”,以其独特精美的技艺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吴桥杂技是扎根于杂技王国里的一枝奇葩,历久弥香,光耀杂技艺坛。
1958年,在吴桥县宋门乡小马厂村,发现东魏时期(公元534―550年)的一座古墓,在古墓壁画上画着倒立、肚顶、马术等杂技表演的形象,距今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足见当时吴桥杂技在当地已经非常流行。
吴桥杂技文化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沿革而形成,经历了人类活动的各个时期。汉、唐时期,杂技达到兴盛,并登堂入室成为统治阶级的主要娱乐形式。宋代,杂技走向民间,成为市井百姓共享的民间艺术。到了明代,杂技已经形成了信奉信仰、行规禁忌、行业语言、技艺传承系统而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
据清代《吴桥县志》记载,明朝末年,出生于吴桥县的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公元1587―1644年),于1623年回吴桥过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南门外的祭风台同民一起观看杂技表演,写了一篇《游南园记》,在游记中真实地记述了当时在祭风台观看表演马戏的盛况,证明了当时吴桥民间杂技的高超技艺和繁荣兴旺景况。
吴桥杂技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洗礼,流传至今,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善发展。杂技文化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杂技英豪,而且也在吴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杂技文化生态。
二、吴桥杂技文化生态的发展与保护
当杂技艺术成为人们直接或间接谋生的手段时,其文化生态就能在自然状态下得到健康发展;当它不再是人们谋生的必要手段时,其文化生态则会逐步变得脆弱而急需得到保护和传承。
(一)农村小农经济耕种模式为杂技文化生态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在吴桥这块土地上,从古到今陆续出现了数十家乃至上百家杂技、马戏团,他们常年在外卖艺谋生,使得杂技艺术在吴桥这块土地上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态氛围。杂技文化艺术之所以能在吴桥这块土地上得以传承数千年而经久不衰,主要得益于父传子、子传孙,拜师学艺、杂技小科班的招徒授艺等传承模式。这种传承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吴桥杂技文化生态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 家族化的传承模式。家族化的传授方式,在吴桥较为普遍,一般是父传子、侄,这种形式叫“门里出身”。许多孩子从三四岁起就开始独立练功,在这种家族化的传承模式中,由于需要依靠在外演出谋生,高难动作是当时杂技界的普遍追求。收买养子、养女则是一种特殊的家传方式。
2. 拜师学艺的传承模式。许多生活在农村的家长为使自己的子女有一技之长,日后在生活上有个着落,便让孩子从小就拜师学艺。
3. 杂技小科班的招徒授艺传承模式。杂技小科班,一般是富人投资,雇用艺师,招收儿童组成班子,谓之“小科班”。这种班子在吴桥为数不少,对培养杂技人才,普及提高杂技艺术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吴桥杂技在海内外的传播促进了杂技文化生态的发展
清末以来,一些身怀绝技的吴桥艺人,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从事杂技演出活动。最早出国的是同乐杂技班,他们1889年赴越南、缅甸等国家演出。从此,吴桥杂技艺术开始在世界传播,杂技艺人的足迹遍布欧美、东南亚等地并蜚声海内外。“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是杂技界普遍的说法。据统计,吴桥杂技艺人所到达的国家有五十多个,人数达千余人。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至今仍有数百名吴桥杂技艺人定居国外,分布在俄罗斯、日本、印度、东南亚诸国及欧美等地。他们把中国的杂技、中国的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对世界杂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欧洲十四国,所到之处接见的华侨中,几乎都有吴桥的杂技艺人。周恩来总理欣喜地说:“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吴桥杂技主导了世界杂技的新潮。吴桥艺人一路往北,从东北和内蒙古出境,经俄罗斯到欧洲国家。到欧洲国家的吴桥艺人有很多,曾经占据了欧洲大半个演出市场,他们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美杂技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能制造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的融合.pptx VIP
- 汽车热管理管路深度报告:新能源管路空间大幅提升,塑料应用高速增长.docx VIP
- 01.2021U9Cloud多组织入门培训-基础设置.pptx VIP
- 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央国企AI+数智化转型研究报告.pdf VIP
- 2025年疾控中心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道家打坐的正确方法.doc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人音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智能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docx VIP
- 2024年贵州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