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经典融入高职院校课堂实践探索
国学经典融入高职院校课堂实践探索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开设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围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知识的宗旨,总结授课过程中的经验,分析教授国学经典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期探求高职国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国学 高职课堂实践 大学语文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现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孕育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学经典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在。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文化的支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培育具有文化内涵、高尚情操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本文意在通过总结高职大学语文类课程的讲授经验,探求高职国学教育的发展脉络。
一、国学经典融入高职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实用为目的的教学课程设置一直以来存在弊端。学生选课功利化,知识结构局限于专业层面,对于中华传统中的优秀文化知之甚少,对于四书五经概念模糊混乱,人文情怀和爱国情操得不到提炼和升华。国学经典所包含的无尽智慧是民族智慧的瑰宝。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国学文化的巨大魅力,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深厚文化底蕴。
2.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国学经典包含多个层面的教学目的,有对文学常识的普及,对文学手法的学习与应用,对古文的解读与理解,还有从中探寻与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生活。通过多种教学手法的应用,学生不仅拓宽知识面,而且逻辑思考能力同样得到极大的锻炼。
为了培养高素质安防人才,高职院校应开设相关国学教育课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大学语文课程。
二、国学课堂在我院的实践探索
我院自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来,一直秉持着传授国学知识,提高人文素养这一教学目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重点设置在讲授历代经典国学中的诗词作品。在授课的同时注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充分领会作品传达的思想的同时锻炼分析作品的能力、阅读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一)教学方式:提倡不同的解读视角
《诗经》是中华民族诗歌的源头,是国学经典中的启蒙读物,它向读者展示了春秋时代的社会缩影。在授课中,通过深入分析和现代语境的转换表达,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诗经》中人物的追求与苦痛。
《诗经》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著作。三百零五篇诗歌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通过诵读《诗经》,学生与几千年前的古代人类共同体验人生,从而更了解我们民族深沉浪漫的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在教授《诗经》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对于诗歌理解上的莫衷一是。例如《黍离》一首: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诗公认的说法是士大夫悲悼故国之作。但在解读中,学生提出看法,说出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诗的主人公是一位农民,因流离失所丧失田地而发出哀叹。有人认为这是一位流落他乡的流浪汉,因思念家乡而悲伤不已。这是一个学术争论的过程,值得鼓励和提倡。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文学鉴赏眼光,从而更容易为其文学魅力所感动。
(二)教学内容:专题教学
本院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会设置有关专题,以便让学生摸清国学发展的脉络。例如围绕相思这一专题,课程特意选取不同时代的经典名篇进行逐一分析。在历代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中,相思题材的诗歌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春秋的《伯兮》,魏晋的《行行重行行》,唐代的《长恨歌》,北宋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南宋的《钗头凤》,无一不是描述夫妻分离,两地相思的爱情悲剧。下面以《行行重行行》一首作为教学示例加以重点分析。
从春秋到了魏晋时代,《古诗十九首》是绕不过去的作品。《行行重行行》记述了一位女子因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种种思想斗争,例如不思饮食,日益消瘦,最后又自我排遣,努力保重身体。学生在学完这首诗歌时提出很多想法。这位古代的女子何以相思成疾,以致衣带渐宽?授课时,有意引导学生将此诗与《诗经?伯兮》作对比。学生立即发现这两首诗歌在叙事内容上大致相同,都是丈夫远离家园,长久不归,妻子在家相思成疾。不同的是两首诗虽然内容相近,但结果却不尽相同。《伯兮》的妻子相思成疾的结果是蓬头垢面,不思打扮,对丈夫的情感质朴忠贞,无怨无悔,即使事与愿违,以忘忧草寄托相思,但仍不能改变她的至深衷情。《行行重行行》一首妻子除了相思之情外,却也存在些许埋怨之意。“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一句即可看出妻子拿丈夫的渺无音讯与动物依恋家乡的习性作对比,含蓄表达了不满的情绪。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对光伏发电项目的合理化建议.docx VIP
- 工程管理导论课件P1038.pptx
- 大学军事理论课教程第四章现代战争第三节 机械化战争.ppt
- ppt8 曹一鸣——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学教一体化研究.pdf VIP
- 【百家讲坛】大隋风云下部(十三)朝廷五贵.docx VIP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课件.pptx VIP
- 2025年度临港新片区文员招聘4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优秀课堂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个人简历表格空白word.doc VIP
- 全新版大学高阶英语:综合教程 第4册 U6习题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