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音程循环构成与技术特征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合音程循环构成与技术特征研究

复合音程循环构成与技术特征研究   摘要:该文以音程循环可构成八声音阶或六声音阶为理论依据,以一个音数可拆分成一大一小或一小一大的音程比进行循环能产生不同的音高组合为切入点,来构建音数0-6及其补集所产生的全部复合音程循环。复合音程循环在作品的创作运用中表现出分割、共同音级转调、转换以及有机发展等技术化特征,这些手法一起对音乐作品结构力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循环技术本身具有方法论意义,以复合音程循环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也能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关键词:复合音程循环;音程比;组合形态;结构力;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4.014   引言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产生音高材料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五度循环可以产生大小调音阶、小二度循环产生半音阶、大二度循环产生全音阶、四音音列移位产生调式音阶等。其中半音音阶、全音音阶各音之间的音程比是恒定不变的,这种循环技术称作“单一音程循环”Lambert, J. Philip: Interval Cycles as Compositional Resources in Music of Charles Ives, Music heory spectrum1(1990), pp.43-82. 。而按照一个恒定的、不相等的音程比产生音高材料的技术,称作为“复合音程循环”Lambert, J. Philip: Interval Cycles as Compositional Resources in Music of Charles Ives, pp.43-82. 。如八声音阶就八声音阶的构成而言,不同的理论家所给出的解释有所不同,但主要有两类:其一,是以减七和弦的视角剖析其构成,这类代表人物有乔尔?埃里克?苏本(Joel Eric Suben)、约瑟夫?施特劳斯(Straus Joseph N)等,他们认为八声音阶是任意两个不同的减七和弦的叠置;其二,是以音程循环的视角剖析八声音阶的构成,这类代表人物有艾略特?安托克列兹(Antokoletz Elliott)、罗伊格?弗朗科利(Miguel A. Roig-Francoli)等,他们认为可以按照1:2或2:1的音程比进行组合构成八声音阶。 、六声音阶六声音阶的构成在理论界同样有两种解释,其一看成两个不同的增三和弦的叠置;也可以按照音程比1:3或3:1循环产生四种不同移位形式的六声音阶。 均可看作由复合音程循环产生的。对音阶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较为深入,而按照一个恒定的相等的或不相等的音程比产生音高材料的技术却并未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有关音程循环的研究文献可见杜晓十教授翻译的《理解后调性音乐》一书,主要对音程循环与八度等分进行了阐释,并对英国作曲家阿代斯交响曲《阿塞拉》第二乐章中音程循环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分析。[美]罗伊格?弗朗科利:《理解后调性音乐》,杜晓十、檀革胜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第43页。 国外有关复合音程循环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性的著作,对音程循环的概念、理论内涵进行探讨,在此方面比较典型的著作有威廉姆斯的《20世纪音乐理论与分析》J.Kent Williams: heories and Analyses of wentieth-Century Music, arcourt brace, 1997, pp.200-202. 、施特劳斯的《后调性理论导论》Straus Joseph N: Introduction to Post-onal heory.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all, 2005,pp.144. 等;另一类是音乐分析类的文献,将音程循环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和视角,重点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谓转型时期作曲家作品进行分析,在此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安托克列兹的《巴托克的音乐》Antokoletz Elliott: he Music of Bela Bartok: A Study of onality and Progression in wentieth-Century Musi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eprint1990,pp.271-311. 、兰伯特的《音程循环――艾夫斯音乐的创作来源》Lambert, J. Philip: Interval Cycles as Compositional Resources in Music of Charles Ives, pp.43-82. 、卡品斯基的《巴托克和德彪西1918年音乐中的音程循环》Karpinski, Gary S: he Inter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