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负形审美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石负形审美意义

奇石负形审美意义   奇石负形也就是石的虚处、空处、无处,是另一类审美符号。   奇石负形是指石头上天生凹陷、缺如的部分,如峡谷、洞穴、空窍、沟壑、山坳、涡臼、洼坑、曲口等等,也就是石的虚处、空处、无处。   负形是石头在搬运、碰撞、风化、崩裂、水激、雨水切割、酸土侵蚀等诸多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它厂泛存在于奇石大家庭中,只不过在某些石种里表现得特别突出。   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以非凡的毅力创造了这另类的审美符号。   带负形的奇石极具观赏价值。   空灵之美   空灵与结实相对,属古典美学范畴。受道禅哲学的影响,唐代以降,诗词、绘画、书法、园林等艺术门类,都非常注重空灵境界的营造。这种创作理念也波及到了奇石的审美趋向。如米芾等许多古代赏石家,选取嵌空通透之石赏玩,有无相生,虚实结合,方有玲珑透彻之妙。   奇崛之趣   平铺直叙、简单呆板的奇石,其视觉样式不能长久地取悦复杂的心理需求,易引起审美疲劳。由沟坎、凹凸、洼面、曲口等元素混杂而成的造型石,整体形象怪异,丑顽奇崛,信息刺激大,能量消耗多,增加了感知上的难度,延长了审美时间,其张力样式属耐看的一类。“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意大利·卡斯维特罗)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清之际的许多赏石家偏爱丑陋、怪诞的奇石赏玩,当然,这还有生存智慧上的考量:“宁丑勿媚、宁拙勿巧”。   节奏之和   由于负形的存在,把造型石有节奏的“形”凸显了出来。节奏在造型石上表现为抑扬顿挫、平仄跌宕。“文似看山不喜平”,负形对造型石节奏的创造功不可没。节奏分为客观节奏和主观节奏。内外地质力的作用产生了客观节奏,如山峦起伏是节奏,沟坎纵横是节奏,大漠沙浪也是节奏。主观节奏则是人脑对外部信息自发地进行节奏处理的能力。当客观节奏和主观节奏达到良好的共鸣时,愉悦感就此产生。   以上是总体的印象与看法。下面从负形中撷取山谷、孔洞、凹臼三个具体的审美部件简述之。   山谷   山谷是奇石的看点之一。所谓谷,也就是造型石上狭长的空间部分,是实体的虚怀之处。它能包容万物,树木、花草、河流、瀑布、流风、水气皆依山而生,傍谷而长。战国宋玉《高唐赋》描述到:“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倾岸洋洋,立而熊经。”正因为山谷具有玄深内凹的容纳性,也就成为内德移情的最佳形符。在奇石命题中可以窥见,如:虚怀若谷、谦虚以待、虚己以听等等。   老子以山谷来喻道。他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又说:“上德若谷。”意为:①大道无形,以容纳它形状的东西为形状。就像水,放在方的杯子里,它是方的,放在圆的杯子里,它就是圆的。道体随方就圆,在谷是谷。②道为虚无,是万有的本原,无穷的母宫,它没有任何感性特征,用感官是无法感知到它的。感官看到的只是现象,悟性体验到的是本质。③道为心斋。所谓心斋是指空虚宁静的心境。《荀子·解蔽》中说:“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人与万物均来自于道,但人却用心把握了道。通过内守坐忘,合内外之道,还原为虚无的存在,寂静的存在,永恒的存在。   古代许多文人常以谷为号。如宋黄庭坚以“山谷”为号;明张节以“石谷”为号;邓元锡以“潜谷”为号;宋代一个儒士索性取名叫方虚谷。以山谷为榜样:人之体应如山之实,人之心应如谷之虚。   孔洞   透风漏月、洞天福地、神窟仙府、别有洞天是赏玩者对洞石的赞美和神往。孔洞,古石文中称之为穿眼,是非常重要的一大赏点,它排除了石疙瘩的重滞与沉闷。孔洞的姿态丰富多样,有正圆奇圆的,有通透明亮的,有幽暗曲折的,还有洞洞牵连的,让人浮想联翩,妙不可言。   任何实体都有长度、宽度和高度,这就是空间的三维性。造型石是在三维空间中展开自己的艺术形象,由于孔洞的嵌入,在其实体内部又拓展了它的三度空间。亨利·摩尔说:“穿透石块的第一个孔洞是个启示。这孔洞把石块的边与另边连结起来,使它(石块)立即产生更多的立体感。”   米芾的漏透是对孔洞的艺术升华,是超越物理空间的灵性空间。原因如下:①它四方疏通,八面来风,元气流注,呼吸吐纳,石头仿佛有了生命。②它是一种境界。喻人的思想品德像空灵之石那样,高风亮节,光风霁月。石品即艺品,艺品即人品。③它是哲学符号,代表虚无、空幻、玄妙、神秘、本体、无极、太一、圆融、漩涡、涅槃等等。不管开掘出多少歧义,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漏透”中引申出来的其中一义。是“一与多”的审美关系。用一句佛语来形容:“一月普观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漏透不离孔洞又超越孔洞。   以上某个意义还可加以触类联想。譬如漩涡,是种自然现象,但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其象外之象有:政治漩涡(权利倾轧)、商业漩涡(利益之争)、行业漩涡(潜规则)、感情漩涡(私人恩怨)、欲望漩涡(财色名利)等。玩索可以无穷无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