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诗经蒹葭中水意象溯洄探析
对诗经蒹葭中水意象溯洄探析
《诗经?蒹葭》以其婉转优美的情思、飘逸空灵的意境以及朦胧且优雅的“秋水伊人”的艺术形象,描述了人类对爱情孜孜不倦的追寻这一主题。王国维对此诗颇为欣赏,其在《人间词话?二十四则》中如此形容:《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1]
“水”作为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意象,其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概率极高。《诗经》第一篇《关雎》的开篇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极富诗意。有“高山流水”的回音荡漾于天地,象征友情千古。既有曹操壮心不已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又有王摩诘禅意氤氲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不胜枚举。同样,“水”意象充斥于《蒹葭》整首诗中,一以贯之。因此,对其中“水”意象的原型探析,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此诗,探究其背后的主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诗经》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诗歌选集,其作品时间跨度长达500年之久,其中许多作品的作者不确切。关于其主体更是种种说法各有千秋。笔者在此并不做争论,且将爱情为主题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展开讨论。
一、爱情发生的必要条件――距离
“原始意象或是原型是一种形象,或为妖魔,或为人,或为某种活动,它们在历史过程中不断重现,凡是创造性想象得以自由表现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迹,因而它们是一种神话形象。”[2]荣格认为对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分析应着重于原始神话和宗教、巫术,研究远古人类的社会组织、宗教、习俗以及孩童行为。若我们仔细考察东西方神话传说,会发现“水”曾作为一种毁灭性的灾难出现在其中。从《圣经?创世纪》中的诺亚方舟到中国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甚至是南美洲原始部落中也有类似的传说:远古时期曾有一次破坏性极大的洪灾毁灭世界。甚至传说富饶无比的亚特兰蒂斯就是被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所毁灭。弗莱认为:“神话体系并非一种数据,而是人类存在的一种事实,它属于人类所创造,并在其中生存的文化和文明世界,”[3]因此神话并非凭空存在,而是与大地紧密联系。由此,我们借以断定缘故人类曾饱受水患之灾,因而人类对水是畏惧的。
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又离不开水。
水缔造了文明。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化史尼罗河的恩赐,埃及是尼罗河的女儿。”[4]中华文明则亲切地称黄河为“母亲河”。
《太平御览》卷四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女狄暮汲石细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舍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甚至彝族典籍《六祖诗史》有:“人祖来自水,我祖水中生”的说法,这些神话传说类似于“女娲造人”中女娲用水和泥创造了人类。这些古老的神话都反映了先民对水孕育生命的原始心理沉淀。之所以会有这类的神话传说,这是由于水缔造了生命。
综上所述,人类对水的态度是既依赖,又畏惧,既受水的恩惠,却又饱受水的威胁,由此使人产生距离感。《蒹葭》中男子对秋水伊人的思慕即是由于距离的存在,使得这种情感显得弥足珍贵,而“思无邪”。
此诗分为三章,每章都以“蒹葭”兴起,从诗歌整体分析,蒹葭经历了从“苍苍”到“萋萋”再到“采采”的变化过程,白露则从“霜”的形态到“未??”再到“未己。”随着天色渐亮,二者的空间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澹?”两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但是始终有一道鸿沟置于两者之间而无法跨越。正是这种空间距离感,拓展了男子的想象空间。所谓伊人的面目虽未曾见得,但距离产生美,其所造成的神秘感,足以将思念的对象塑造得完美。
男子为追寻恋人,他无论是溯洄从之,河道迂回险阻,还是溯游从之,但是却始终无法到达那女子的身边。男子的一切努力尽由水所挫败而不如愿,女子始终在水一方。由此观之,男子对水的态度是既爱之,又责之,是水造成的空间距离感,将其恋人塑造的完美无缺,但又是水造成了二者的隔离,使他们爱而不得。
二、爱情发生的充分条件――恋人
爱情之所以发生,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其所爱慕的对象是值得自己追寻。
“水”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审美观照对象之一,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常见象征意象。女性作为一个审美对象与水有一种神秘的交融关系,正所谓“女人如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等等,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将水之千姿百态与柔情婉约的女子的阴柔之美相提并论。
(一)水的特征与女性的情态相似
无论是秋水微澜,抑或江海滔滔,水都具有弧形美,而女性的躯体以线条美异于男性,而女子步履轻盈、低眉信手、举止间散发一种柔情。而水的特性即是柔,所以我们常说“柔情似水。”女性温婉动人,与水的轻盈相似;形容女子的眼波是“秋水盈盈”、“含情脉脉,”形态婀娜多姿,这些都与水相似。
(二)水寓意清净
《蒹葭》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