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丛枝瑚杀虫活性组分GCMS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洱源丛枝瑚杀虫活性组分GCMS分析

洱源丛枝瑚杀虫活性组分GCMS分析   摘要:洱源丛枝瑚(Ramaria eryuanensis)的石油醚萃取物经2次柱层析分离得到对粘虫有较高毒杀活性的组分B103。测定了B103对粘虫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在2.6 mg/mL剂量下,其24 h的毒杀效果达100%。通过GC-MS分析表明其中含有34个化合物,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包括:反油酸甲酯(40.06%)、棕榈酸甲酯(31.07%)和硬脂酸甲酯(8.22%)等。   关键词:洱源丛枝瑚(Ramaria eryuanensis);杀虫活性;GC-MS;脂肪酸甲酯   中图分类号:S48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820-03   高等真菌中含有丰富的杀虫活性物质[1,2]。早期研究表明高等真菌对昆虫表现出明显的拒食及驱避作用[3],某些高等真菌中的蛋白质也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4]。洱源丛枝瑚提取物中因含有丰富的杀虫活性组分而受到人们的重视[5]。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粘虫3龄幼虫为供试对象,采用活性追踪法分离纯化其石油醚萃取物中杀虫活性组分B103,通过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揭示洱源丛枝瑚中抗菌的活性化合物,为其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洱源丛枝瑚(Ramaria eryuanensis)子实体,购于云南,自然条件下阴干,粉碎后备用。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试验时挑取生长发育状态一致的健康3龄初期幼虫供试。   1.2仪器   TRACE GC 2000/D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hermo),W501B型旋转薄膜蒸发仪(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层析用石油醚(30~60 ℃)、乙酸乙酯、丙酮、氯仿、甲醇等溶剂均为分析纯,购于西安化学试剂厂,层析用硅胶(200~300目)购于青岛海洋化工厂   1.3方法   1.3.1柱层析方法对洱源丛枝瑚石油醚萃取物浸膏用玻璃柱(80 mm ID × 1 200 mm)进行硅胶(200~300目)柱层析分离,以氯仿∶乙酸乙酯(10∶0,   9∶1,7∶3,6∶4,4∶6,0∶10,体积比)和甲醇依次洗脱,收集(500 mL/馏分),合并Rf值一致的馏分,得15部分淋洗液,分别标记为Bn(n=各部分淋洗液编号)。采用常压柱层析对B1部分进行柱层析分离,柱型50 mm ID × 80 mm,硅胶200~300目,上样量为15 g,以石油醚∶氯仿(10∶0,9∶1,4∶1,1∶1,0∶10,体积比)、氯仿∶乙酸乙酯(9∶1,3∶1,0∶10,体积比)依次洗脱,收集(250 mL/馏分),合并Rf值一致的馏分,浓缩,得13部分淋洗液,标记为B101,B102,B103,B104,B105,B106, B107, B108, B109, B1010, B1011, B1012,B1013。   1.3.2GC-MS测定气相色谱条件为:DB5石英毛细管柱(30 m × 0.25 mm × 0.25 μm),接口温度250℃,采用程序升温模式,初始温度为60 ℃,恒温 4 min 后以8℃/min 升温至260℃,恒温 20 min;载气为99. 999%高纯氦气,进样量为1 μL;质谱条件:EI 离子源,电离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50 ℃,扫描范围20~500 m/z,扫描速度1 s/10倍程。NIST质谱标准库计算机检索确定各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1.3.3生物活性测定对粘虫的毒杀作用采用小叶碟添加法[6]:将新鲜饲喂叶片剪成1 cm × 2 cm大小的叶碟,于供试药液中浸渍2~5 s后自然晾干,同时用各溶剂作对照。在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放入饥饿4 h的试虫,然后放入上述处理叶片。各试虫每处理10头,重复3次,经24、48、72 h后采用目测法检查各处理试虫死亡数,并计算校正死亡率。死亡标准:虫体失水皱缩,触之不动。触杀活性测定采用点滴法[7]:将供试药剂用丙酮稀释至所需浓度,用微量毛细管(根据需要选择0.024~0.960 μL不同型号)定量点滴施药于试虫幼虫前胸背板,每处理点滴10头,设3次重复,对照点滴等量丙酮,点滴处理后试虫置于养虫室[T=(25±1)℃,RH=75%±5%,D/L=12 h/12 h]饲养,24 h后采用目测法检查各处理试虫死亡数,并计算校正死亡率。死亡标准同上。   2结果与分析   2.1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根据前期生物测定结果,以粘虫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对洱源丛枝瑚石油醚萃取物柱层析B1分离组分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见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