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学有益探索.docVIP

对联教学有益探索.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联教学有益探索

对联教学有益探索   摘 要: 对联教学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承继,要用发展的眼光有所变通地传承,以兴趣引导学生,寓教于乐,适当放宽对平仄的要求;重视对联的内容,通过诵读有关声律启蒙章句,积累名联,让学生充分积淀;注重实践,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断训练,进而让学生内化能力。师生在其中都会受益匪浅。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对联教学 教学探索      对联教学过去私塾里先生和学生对对子,先生一句,学生一句,你来我往,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风俗人情,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尽囊其中。这样,既开阔了思路,锻炼了思维,又提升了文化品位,那真是一种文人应该过的日常教学生活。于是我常常感叹现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失落,缺失了过去文人的那种雅趣。我教的是高职升学班,虽然学生文化基础并不深厚,但是头脑灵活。我认为只要努力引导,学生完全可以把对联对好。于是我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教学探索,收获颇丰。   一、兴趣引导,寓教于乐,渗透对联知识。   1.以春联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对联成为师生的共同话题。我利用新春之际,让学生到农村搜集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于是很多充满新年喜庆和美好愿望的对联被带到了课堂上。如:“创大业一帆风顺,走鸿运心想事成。”横批:“吉星高照。”再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万象更新。”还有:“九州瑞气迎春到,四海祥云降福来。”横批:“一帆风顺。”我自己也到农村老家用数码相机拍了很多春联,并用多媒体给学生放出来,那大红的纸,那或行或楷的有力的字,使学生又仿佛沉浸在过年的热闹之中。在这同时,师生又是在共同享受春联这种风俗和艺术带来的快乐。当然我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让学生关注春联,让他们知道:对联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形式,春联与京剧、昆曲一样堪称国粹,其深邃的寓意、优美的形式是外国文字所无法企及的,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做“对子”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文化艺术的倒退;春联需要保护和抢救,需要传承,并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延续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2.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对联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有名人早慧的,如:于谦小时,出口惊奇,誉为神童。一日,先生外出,众稚童便嬉戏。先生归,见状欲罚学生,小于谦上前说:“功课都已做完,请先生面考。”先生目睹乱状,见生上窜下跳,桌歪凳斜,便以此为课题曰:“手攀屋柱团团转。”于谦张口便对:“脚踏楼梯步步高。”先生又曰:“三跳跳落地”,于对曰:“一飞飞上天。”先生惊讶,心想于谦将来必成大器,果然,后来于谦成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   这个简短故事,富有生活情趣,又含有两个对联,这两个对联,不但对仗工整,且寓意极佳。   有民间戏谑的,如:“有个酒汉酒瘾特大,一日不喝也觉难熬,不几年便把家产‘喝’得净光。只得去讨饭。一天深夜,瘾癖大作,便去邻家敲门。邻人不肯启栓,先在门里问话。他们门里门外一问一答,形成了饶有趣味的添字俗语对句:   谁?   我。   何往?   特来。   老兄好,   小弟安。   几时回府?   明日返舍。   去不敢屈留,   来定要叨扰。   灶下无灯无火,   厨中有酒有肴。   为客贪杯断非君子,   做东惜酒亦是小人。   夜已深不可传杯弄盏,   天未明正好行令猜拳。   咚咚咚当当当三更三点,   来来来斟斟斟一口一杯。   瞧,这酒汉的无赖劲多可笑。”[1]P99   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感受了俗中之雅,而其中正是对联在生活中的妙用。   有名人立志的:“少年周恩来年纪虽小,可谈吐不凡,很有抱负。他同学的爷爷何殿甲出了一上联让他对:‘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一下,对出了‘誓做中华之主人’的下联。在天津读中学时,有位同学要东渡日本留学,周恩来题赠一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全联仅8个字,气势磅礴,语出非凡,字里行间表现出未来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壮志豪情。”[2]P124这个对联故事语言虽简约,但表现内容却很丰富,其弦外之音尤耐寻味。   有人物形象的:同样是描绘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全国各地的寺庙的对联又各不相同:“济南千佛寺:‘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开封相国寺:‘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四川灵岩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2]P126这几个对联,既写弥勒佛的外在形象,又写出在笑什么,又为什么笑,以及大肚能容的品质。学生听到这几副对联,弥勒佛形象便宛若在眼前了。   这些对联故事,有名人的,也有民间的;有嘲讽的,也有是笑话的;有庙宇的,也有书院的;有行业的,也有游戏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那妙趣横生的情节,那或雅或俗对联词句,都深深地吸引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