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嘉莉妹妹两次转折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对嘉莉妹妹两次转折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小说的黄金时代。在这段时间里,群星璀璨,异彩纷呈。其中,西奥多?德莱塞作为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率先挑战风靡美国文坛的维多利亚的“优雅”传统,揭开了美国现实的神秘面纱,不带偏见地描绘了新的美国城市生活。《嘉莉妹妹》(1900)是德莱塞涉足文坛的第一部作品,此小说一问世就在美国当时的出版界和文坛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评论者甚至对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质疑:他纵容一个失去自我、踩着别人的肩膀、尤其以牺牲男人为代价进入上流社会的女人,嘉莉妹妹也因此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嘉莉在从农村到芝加哥谋生的过程中经历了人生的两次转折,一次是从最初想要靠双手养活自己的个人奋斗到先后沦为推销员和酒店经理的情妇,另一次是从依靠男人生活的情妇发展成为独立奋斗的名演员。本文试从左右嘉莉生活的这两次转折入手,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加以剖析,希望为《嘉莉妹妹》的解读提供新的维度。
一、生态女性主义述评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女性主义作家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Francois d’Eaubonne)提出,又以美国的研究为最前沿,旨在解放女性与自然,并围绕自然、女性、发展等主题批判了父权制的统治和压迫,进而高扬女性文化、女性原则对解决生态问题的作用。
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女性原则”和“生态原则”成为衡量文学价值的新标准,凡体现了对整体、相互关联和稳定的世界的追求,洋溢着关怀、同情和“慈育意识”的文学作品会受到极力颂扬;相反,弥散着男性支配、控制欲望的作品,充盈扩张、功利性的破碎性话语,则被毫不容情地批判。[1]
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包括以下内涵:对文学文本中将女性作自然或者将自然作女性描述的梳理和分析;女性作家生态写作的理论概括,及其与男性自然写作的比较;女性文学家在其文学作品或文艺理论中表露的自然观的整理与归纳,批判男性偏颇的自然观;结合相关时代背景,分析解读文学文本中生态女性主义的回归与叛离, 由此文学经典不可避免地会被重新阐释并赋以新的意义和价值。
显然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下再度分析德莱塞的《嘉莉妹妹》,看从生态女性主义危机到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萌芽的嬗变,契合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内涵。
二、第一次转折――生态女性主义危机
“一般认为美国工业革命始于1790年,经由美国第二次对英战争,美国开始转向工业制造业和贸易。其他行业如石油、采矿、交通、通讯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处出现。到1990年,美国铁路总长达到19万英里,制造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巨大的工业力量不仅仅是美国在物质上变得极为强大,而且使它从以农村为主的农业国过渡到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国。美国完全实现了工业化。伴随工业化发展的是美国的城市化 ”,[2]加之移民政策的宽松,大批农村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芝加哥处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代。是一个由于工业转型、人口大转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城市化大潮中迅速崛起的城市”。[3]像那个时期无数乡下姑娘一样,嘉莉妹妹就是此时来到芝加哥的。“她像个装备不全的小骑士。冒险去探查那座神秘的都市”。(p3)“当她熟悉的绿色村庄从眼前掠过时,她发出一声伤心的叹息;与家乡和少女时代轻轻联系在一起的丝线就这样无可挽回地给割断了”。(p1)与自然融合与联系随之也被割断,一曲关于嘉莉妹妹“物化”的悲歌开始响起。
在工业化一日千里的这个年代,物质财富表现出无所不能的力量,人们对物质的顶礼膜拜达到了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当作异己对象盲目追求的程度。消费文化应运而生,人们不仅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把购买和消费商品当作显示地位的标志来看待,消费的商品越高档,花钱越多,他的社会地位越高,反之则亦然。于是消费在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炫耀性消费成为社会时尚。嘉莉妹妹,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亦难逃其影响。早在开往芝加哥的路上,她的满脑子里充斥的都是对物欲的幻想。杜洛埃的出现,“那只厚厚的钱包,那双锃亮的棕黄色皮鞋,那身漂亮的新套装”(p8)无一不牵动她对富有世界的向往。真正置身于芝加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她隐隐约约意识到了这个城市都拥有些什么,那就是财富、时髦、自由自在--女人的装扮应有尽有,她内心充满了对穿戴和美貌的渴望”。(p27)从杜洛埃提出要与她同居,到她离开杜洛埃投入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的怀抱,也不能不说是物质的诱惑使然。而且正是对物质的欲望滋生了嘉莉对于娱乐和“爱情”的欲望,嘉莉成了无穷尽的欲望的背负者。欲望在生态文学家的眼里就像被从瓶子里放出来的魔鬼,一旦放出就难以控制。欲望的膨胀会扼杀人们美好的天性, “华兹华斯指出物欲膨胀不仅会伤害自然,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