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郑谷诗格卑辨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郑谷诗格卑辨析

对郑谷诗格卑辨析   摘要:历代诗评家大多认为郑谷诗“格卑”,本文试图通过溯源郑谷诗“格卑”的评语及缘由。辨析诗评家认为郑谷诗“格卑”的实质,得出郑谷诗恬淡格调观的见解。   关键词:郑谷;诗歌;格卑;辨析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1-0155-04      历代诗评家大多认为郑谷诗“格卑”,而与盛唐诗对举,但忽略了郑谷诗中占1/3强的那部分感时伤事诗。此类诗颇有社会意义,其直陈时事者,如《渚宫乱后作》:“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楚荆。白社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空城。高秋军旅齐山树,昔日渔家是野营。牢落故居灰烬后。黄花紫蔓上墙生。”此诗约指乾符五年春、乾符六年十月王仙芝、刘汉宏大掠江陵之事。前二联叙问乡人之乱,后二联为乡人回答。诗中家国之痛弥合无间,水乳交融。《唐诗鼓吹笺注》云:“凡人心所最急者,家耳,然必兼及乡国,乃为至情至理。看他叙问。曰‘白社’、‘故老’,由家及乡也;‘清江’、‘空城’。由乡及国也。看他叙答。曰‘高秋’、‘渔家’,由国及乡也;‘故居’、‘灰烬’,由乡及家也;此真唐人绝妙章法。不可不知也。”全诗由外及内,层次井然,布置有序,伤感弥深。《漠陂》亦写尽家国之痛。金圣叹评曰:“……我读此言,而不觉深悲国破家亡又未得死之人,真不知其何以为活也!”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十论许浑、郑谷云:“愚按晚唐诸子体格虽卑,然亦是一种精神所注。”许氏承认郑谷等人的诗自有不可抹煞处。“亦是一种精神所注”,但又言其格卑,这就反映了他评诗的内在矛盾。郑谷诗无复盛唐诗的雄浑之气,但却未可言其格卑。因为,他的诗并非没有精神上的超越,如《初还京师寓止府署偶题屋壁》,反映了数乱后京城的残破景象,语句精警动人。《漂泊》、《峡中寓止》、《重阳夜旅怀》诸作,都自悲身世而又忧患深广。      一、溯源郑谷诗“格卑”的评语及缘由      郑谷诗在唐末五代久传不衰,薛廷??《授鄂县尉郑谷右拾遗制》云:“闻尔谷之诗什,往往在人口而伸王泽。举贤劝善,允得厥中。”人多以得其品评指正为荣。王贞白《寄郑谷》诗云:“五百首新诗,缄封寄去时。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著名的“一字师”的故事,即指郑谷为齐己改诗。余成教《石园诗话》卷二评曰:“虽以《鹧鸪》得名,而知己之多,享名之盛,为晚唐所未有。”郑谷诗在五代。尤其在南方诸国经久不衰。齐己《寄郑谷郎中》更称其“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今存齐己《风骚旨格》、徐寅《雅道机要》、文或《诗格》等十种唐末五代诗格类著作,大量引用了郑谷及其流裔之诗。可见,唐末五代并没有关于郑谷诗格卑的批评,反而都认为,他的诗包举雅颂,质厚不俗。   郑谷宋初仍享有盛名。晏殊、柳永等名家都曾化用其诗人词。因其诗清新浅近,人们多用以教儿童。欧阳修《六一诗话》首先批评郑谷诗格调不高:“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嗣后。对郑谷诗的批评愈来愈严厉。如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称:“郑谷‘乱飘僧舍……’非不去体物语,而气格如此其卑。”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十指出:“郑谷七言绝。较之开成。句语亦不甚殊,而声韵益卑,唐人绝句至此不可复振矣。”很多诗评家虽然承认郑谷咏物诗的价值。但仍认为它们气格孱弱:“(郑)都官诗格虽不高,《鹧鸪》、《海棠》、《燕》三着题诗亦不可废也。”(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七)“郑谷《海棠》诗云……五代诗格卑弱,然体物命意,亦有功夫。”(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这些批评产生的原因:   (一)大多仅从晚唐五代诗歌的通病出发,而没细致分析郑谷诗的个性就妄下断语。处于大崩溃前夜的唐季。已经不可能再激荡着奋发踔厉的盛唐朝气了,郑谷有些诗自然也难脱时代的暮气。刘勰说“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文心雕龙?风骨》),这是时代气候使然,不能苛责于古人,所谓“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盛唐气象”并非唯一的审美标准。   (二)“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心雕龙?时序》),“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社会形态,民情风俗,语言习惯,亦必有一个阶段的格调。如果强以盛唐句格律晚唐诸子,则必不能别有‘一种精神所注’,欲其不为赝鼎,殆无可能。”“多难的时代、衰退的国运使晚唐诗必定带有一种萧瑟的情韵。触物缘情,诗以写怀,变盛唐之悲壮为唐季之悲凉,这正是郑谷等唐季优秀诗人‘别一种精神’的根本。”   (三)欧阳修作为宋代诗风改革的前驱。对郑谷诗的批评说明唐宋诗之别。   各家对郑谷诗风格卑的评价,大多针对其流传很广的名篇。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雪诗图》称郑谷《雪中偶题》:“时人多传诵之。段赞善善画,因采其诗意图写之。”郑谷《予尝有雪景一绝为人所讽吟段赞善小笔精微忽为图画以诗谢之》尾联云:“爱予风雪句,幽绝写渔蓑。”可见此诗在当时传诵颇广,且有诗意画流传。柳永《望远行》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