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湘女英烈幸福观及其对新时期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启示.docVIP

年轻湘女英烈幸福观及其对新时期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轻湘女英烈幸福观及其对新时期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启示

年轻湘女英烈幸福观及其对新时期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启示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湖南妇女英烈志》,记载了大革命以来30位湖南女革命英烈、先烈的英雄业绩。其中有15位牺牲时还不到25岁,她们平均年龄只有20岁,最小的才14岁。这些年轻女英烈,大多没有结婚、生子,甚至连恋爱都未曾经历。18岁被敌人杀害的进步女学生朱近之;16岁和14岁牺牲的党的秘密交通员李洁、李广姐妹;16岁入党、17岁被砍头剖腹的妇协委员蓝泽;16岁惨遭杀害的最年轻的女共产党员李爱莲;22岁被敌人杀害的浏阳县第一任女县长邵振维……她们的人生原本也可以像千百年来绝大多数女性追求的那样,拥有风花雪月的浪漫,哺育自己的孩子,释放母爱的天性,但她们却宁肯踏上荆棘丛生充满艰险的道路;在“相夫教子”依旧被认为是女性天职的年代,她们却勇敢地扛起民主革命、妇女解放的大旗;在反动派处心积虑的威逼利诱面前,她们本来也有生的希望,却宁肯选择慷慨赴死……她们作出这样的选择,必然是基于其对社会、对人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在这些年轻湘女的价值观里,幸福是和真理紧密相联的,革命的真理就是群众的利益所在,革命的真理就代表着幸福,真理的实现就是幸福的实现。   一、年轻湘女英烈幸福观的形成及其特质   1.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和影响   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几年间进行的文化思想运动。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思想界的领袖人物抨击传统的封建礼教是一种奴隶道德,封建礼教的权威不断受到挑战而日益动摇,推翻“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老教条的声浪和斗争遍布全国。湖南作为近代以来新思潮最活跃的内陆省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也更加广泛、更加深刻。五四前后,新旧思想的交织、碰撞、冲突使湖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思潮启蒙了人们思想,促进了革命运动走向深入。妇女解放成为湖南社会进步的一种主流声音。妇女解放从要求婚姻自决权开始,继而发展到要求男女教育平等权、财产继承权、参政权等。1915年创刊的长沙《大公报》是当时湖南影响最大的民营报纸,它首先发起婚姻问题大讨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其舆论作用下,湖南的妇女解放运动一度走在全国前列。1919年11月16日,就轰动长沙城的新娘赵五贞因反对包办婚姻在花轿内自杀事件,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发表《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一文。文章分析赵五贞自杀是由于“三面铁网(社会、母家、夫家)坚重围着,求生不能”“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希望热心的人要为一个殉自由、殉恋爱的女青年喊一声“冤枉”。此后,长沙教育界、新闻界和青年学生纷纷著文,对赵五贞事件进行讨论,形成对封建婚姻制度乃至整个封建传统礼教的一次进攻。   这些舆论和思潮极大地影响了湖南女性的价值观、幸福观,尤其是在青年女学生中起到颠覆性的作用。1911年出生的湘潭女子李爱莲,1927年在马日事变时牺牲,年仅16岁。李爱莲出生于一个封建小资产阶级家庭,兄妹5人中,李爱莲是最小的一个。摆脱不掉封建传统“重男轻女”的命运,12岁时李爱莲就被母亲许给一位财主家的少爷,收了一笔丰厚的礼金。在这样一个封建和铜臭味十足的家庭里,李爱莲走着一条“反叛”的道路。她要求读书,迫使母亲送她上学;她反对母亲对工人的盘剥;她看不惯二哥的嫖赌挥霍,骂他是“寄生虫”……从学校里接触到的民主思想,让她与封建家庭格格不入。1926年,李爱莲15岁的时候,湘潭市的工会相继成立,工人运动迅猛发展,她秘密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党组织领导的各项斗争中表现活跃。为了反抗强加给她的婚约,她与母亲的矛盾日益激化,索性自己找上已许婚的财主家退婚,成为轰动一时的“奇闻”。她站在财主家堂屋的方桌上,向前来看热闹的人群大讲妇女应该反对包办婚姻的道理,以及自己为什么要解除婚约的原因。由于母亲不愿意继续资助她求学,她便找工人借钱做学费,考取由湘潭县总工会委员长杨昭植倡办的黎氏女子职业学校。在这所由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兼教的学校里,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国华”,意为“要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她支持自家店里的工人同店主母亲的剥削行径作斗争,被母亲骂作是“暴徒”“忤逆不孝”,说她“十个指头往外拐”,对她恨之入骨。1926年12月到1927年5月马日事变前,从一名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李爱莲,为党组织的宣传工作不辞劳苦、到处奔波,在工会、农协、商协、学联鼓励群众、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的宣传中到处活跃着她的身影。   李爱莲和封建家庭的决裂是坚决而彻底的,以至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她的店主母亲和二哥亲自带来团丁将她抓走。敌人以为她年轻幼稚,便对她进行百般利诱劝降、严刑逼供,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被“悔婚”的未婚夫想在生死关头劝说她回心转意,她回答说,“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