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化翻译对汉语四字成语影响及其文化透视
异化翻译对汉语四字成语影响及其文化透视
摘要:四字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它们反映了重和谐、重均衡、重匀称、重有序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异化翻译给汉语成语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于从国外输入了新语汇,更在于对于中国成语结构的冲击以及由此导致的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改变。在当代中国语境下,译者应该对祖国的语言负责,对祖国的文化负责。
关键词:成语;四字结构;异化;文化冲击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2-0128-4
1 引言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短语,成语是民族语言词汇宝库中的意蕴丰富、最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成员。在汉语成语中,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天文、历法、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军事、宗教、道德伦理、思想观念,到饮食、服饰、器具、建筑、礼俗、乐律等(侯志超,2007:25)。成语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言简意赅,看后耐人寻味,而且音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实为“汉语中的一大精华”(刘天亮,1993:105),更为重要的是,汉语成语表层的四字结构突出反映了“重和谐、重均衡、重匀称、重有序的汉民族文化心理”(李德伦,2007:52)。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四字成语也是中国的国粹。长期以来,汉语成语四字结构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以“从未有过的宽阔胸襟接纳着异国的思想和文化”(章艳,2002:118),大量的外国成语,特别是英语成语蜂拥而入,对汉语成语的四字结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像滚雪球一样,趋势越来越猛。语言学家已开始担心汉语成语的核心结构将受到颠覆。
2 异化翻译对汉语四字成语的影响及其文化透视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向来强调“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所以成就了中国文化之大(2006:157)。的确如此,中华民族历来是个宽容的民族,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宽容的语言。在近一百年中,现代汉语吸纳了大量的西方语言和词汇,翻译在当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中国的翻译研究界比较偏重于语言层面上的翻译研究,奉严复的“信、达、雅”为翻译研究之圭臬,在翻译中坚持“语言文字层面上的忠实对等(关熔珍,2007:206)。他们在翻译外国文本的时候,大都采用异化的方式,如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olive branch(橄榄枝)、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sour grapes(酸葡萄)、armed to teeth(武装到牙齿)、a stick-and-carrot policy(大棒加胡萝卜政策)、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等等。赞同(或部分赞同)异化策略的学者们(如王东风,2003;王建开,2003;许崇信,2003;杜争鸣,2003;郭建中,2003;周方珠,2004;陈安定,2004)认为,翻译除了要追求内容之外,还要追求异国情调和表现形式的审美价值。他们主张翻译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播和交流文化。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能没有冲突,而这种冲突只能在文化交流中得到克服。
但问题是,尽管近百年来西方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未能把中国完全变为西方的殖民地,但中国在“学西方的过程中却在文化上完全改变了自己”(夏保成、刘凤仙,2008:88)。这里的“文化”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季羡林,2006:156)。其中物的部分包括咖啡、啤酒、牛排、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等;心物结合的部分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财经制度、教育制度等。那什么是文化之心呢?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作了一个比喻,把文化比作人的身体,把语言比作人的心脏(2004:22)。海德格尔把语言看成是人的“家园”(转引自陈嘉映,2005:301)。因此,文化中“心的部分”主要指语言,指语言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季羡林,2006:157)和民族精神。众所周知,在物和心物两个部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以夷变夏”了。难怪有学者感叹道:“现在中国人除了汉语外,还有什么是中国的呢?如果这一状况不改变,再过不了多久,恐怕语言也很难说是中国的了!”(夏保成,刘凤仙,2008:88)。这是危言耸听吗?绝对不是。
自清末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尝试对汉语中的缺陷加以弥补。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甚至不惜使汉语削足适?眨?用拉丁语(文)法强制性地为汉语设计语言规划和语法。尽管为汉语“立法”的努力没有成功,但对于汉语的批评和“修正”汉语的企图却从来没有停止。鲁迅和瞿秋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鲁迅说过:“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作文的秘诀,是在避去熟字,删掉虚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