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河下游礼社江河谷森林植被群落学特征研究.docVIP

恐龙河下游礼社江河谷森林植被群落学特征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恐龙河下游礼社江河谷森林植被群落学特征研究

恐龙河下游礼社江河谷森林植被群落学特征研究   摘要:指出了恐龙河下游礼社江河谷地区分布着较为原始的森林植被,按优势种聚类分析可以划分为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朴叶扁担竿(Grewia celtidifolia)群系、心叶木(Haldina cordifolia)群系、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群系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群系4个群系类型。分析了这几个群系的区系成分、生活型组成等特征,结果表明:河谷的主要植被类型是落叶季雨林,还有一部分落叶阔叶林,落叶季雨林也有向阔叶林过渡的趋势。   关键词:河谷植被;落叶季雨林;群落学特征;过渡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4   1 研究地基本概况   研究地位于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的河谷区域,属元江(红河)的中上游,河流切割较深,海拔680~1000m,地理坐标约E24°30′,N101°18′附近。保护区地处云南哀牢山东侧,双柏县鄂加恐龙河流域,行政上属楚雄州双柏县。该区为云南省中南部显著的少雨区域,降水集中在雨季(5~11)月,年降水量为711.8~801.2mm[17],日照充足,霜期较短,春旱严重,年均温度14.0℃,年均日照2355h[8]。由于恐龙河水系,受季风气候影响,冬春与夏秋降雨量差异明显,加上地貌影响,具有山地型河流特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受焚风影响该区域冬季气候偏冷,这些环境因素决定了该区域植被的特殊性。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方法   按照典型取样的原则,在现场踏查的基础上,选择研究区内有代表性的森林地段,设置了16个20m×20m样地。记录样地内直径大于5cm的乔木层物种、高度、胸径、株数等;记录样地内灌草层的种类、盖度、高度等。   2.2 群落组成分析方法   2.2.1 重要值计算   计算样地内物种频度、重要值等相关数据[9]。乔木层和灌木、草本层相对优势度的计算方法稍有不同。乔木层的相对优势度用胸高断面积进行计算;灌木和草本层用盖度来计算物种的优势度。   2.2.3 聚类方法   采用欧式距离法,对样地中乔木层主要组成树种的重要值进行分层聚类,再进行类型划分。通过DPS7.05统计软件进行分类处理。   3 植物群落组成分析   3.1 样地间的欧式聚类   按照各样地优势乔木树种,利用DPS7.05数据分析系统,经欧式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聚类树状图见图1,横坐标表示重要值,纵坐标表示样地号。   根据聚类图以及植物区系成分、生态外貌、环境条件等因子综合考虑,选取dy=3作为截值划分群系,将调查样地划归为余甘子+朴叶扁担杆、心叶木群系、厚皮树和栓皮栎等4个样地组合(群系类型),各组合的样地数及样地编号见表1 。   前三个群系中乔木层重要值较大的物种是:厚皮树、余甘子、朴叶扁担杆、心叶木、豆腐果等,它们都是典型的旱季落叶乔木;其群落的乔木层盖度在60%~70%之间,林冠层高度在15~25m之间,藤本植物较丰富。通过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分析,这类群系林冠层乔木在旱季落叶超过50%,所以把这类群系的植被类型划分为落叶季雨林。   3.2 群落生活型组成比较   生活型是植物群落对综合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可以反映一个群落大类或其分布自然区域以水热、土壤为主的生态环境条件,因而可以通过群落生活型谱的比较,得出不同群落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洞察控制群落的重要气候特征[6]。   本研究的14个落叶季雨林样地内共记录131种维管束植物,分属105属;其中乔木层21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63种、草本层41种、藤本植物19种;4个落叶阔叶林样地内共记录维管植物51种,其中乔木层18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23种、草本层8种、藤本植物7种。两种类型的样地中都缺少附生植物。   按Raunkiaer的分类系统编制群落生活型谱见表2。落叶季雨林样地中高位芽植物67种,占51.15%,其中小高位芽植物(2~8m)最多,有35种,占26.72%,其次为矮高位芽植物19种,占12.98%,中高位芽植物(8~30m)15种,占11.45%;地上芽植物占12.21%,地面芽植物占6.11%,地下芽植物占9.92%,一年生植物占6.11%,藤本植物较为丰富,占14.50%,缺乏高度30m的大高位芽植物;落叶阔叶林样地中中高位芽占21.57%,小高位芽占41.18%,矮高位芽占5.88%,同样缺乏大高位芽植物。   两种植被类型的样地中都是落叶植物占优势。落叶季雨林样地中重要值较大的树种厚皮树、心叶木、朴叶扁担杆、余甘子、合欢等均为落叶树种,占整个群落植物种数的25.96%,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