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指称对隐性语篇视角认知构建
指称对隐性语篇视角认知构建
提 要:语篇视角是在叙事者的话语现实中嵌入的主体(人物)视角。语篇视角除用人物言语和思想的显性表达式外,还有多种隐性的体现手段,指称形式是其中之一。根据心理空间理论的 “可及性原则”,在一定语境参数下可以确定空间语义项的语义值,确定某一指称形式的可及路径,从而确定参照点(视角空间)。心理空间理论为分辨叙述者全知叙事话语与内嵌的隐性人物视角提供了系统而明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指称; 语篇视角; 心理空间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2-0044-4
The Cognitive Construction of Reference toImplicit Discourse Perspective Space
Zhao Xiu-feng Pei Wen-b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
Discourse perspective is the embedded viewpoint of subject in narrator’s reality space in narrative discourse. Besides the explicit ways of speech and thought representation, diverse linguistic measures are employed for representation of implicit discourse perspective, of which reference is a primary one. Guided by “Accessibility Principle” in mental space theory, we are facilitated to identify semantic values of the semantic elements within some mental space under certain contextual parameters. Cogni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access path of reference lead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perspective space. It concludes that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theoretical foundation provided by mental space theory, we are eased in distinguishing omniscient narration and embedded implicit figural perspective in narrative discourse.
Key words: reference;discourse perspective;mental space
1 语篇视角
视角(perspective)通常指观察者从某一特定的观察点来观察事物的角度。视角现象非常普遍,人们在话语交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采取某种立场或角度生成或解释语言;其在叙事语篇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在文学批评、叙事学领域,视角是叙述故事的方法,是叙事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分类、作用等,叙事学家争论不休,提出许多术语,如“聚焦”、“眼光”、“叙述声音”等。我们认为不存在非视角化(非聚焦化)的叙事;严格说来,绝对客观的叙事是不可能的,凡是叙事就必须有叙述者,他/她同时是聚焦者,某个角度讲述故事。当然叙述者可以把聚焦者的地位让位于故事中的人物,采取人物视角描述故事情景,即“内聚焦”。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认为研究叙述者的“让位”方式、程度及与人物的相互作用比研究普遍意义上的视点位置更有意义,为此本文采纳Sanders和Redeker对叙事语篇中视角的界定:“在叙事者的话语现实中嵌入的主体(人物)视点”(Jose Sanders Gisela Redeker 1996:291),我们把这一定义称为“语篇视角”,以区别广义叙事视角。
在叙事语篇中,表达语篇视角的语言手段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是人物言语和思想的表达方式: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它们用各自特定的句法结构标识使叙述者把信息的可靠性责任或多或少地让位于人物,即把所述信息视角化。我们把这些方式称为显性视角表达。然而除这些显性的话语/思想表达方式之外,叙事语篇中叙述者还经常暂时性地借用人物的眼光观察和描写周围的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