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叶挥发物化学成分GCMS分析.docVIP

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叶挥发物化学成分GCMS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叶挥发物化学成分GCMS分析

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叶挥发物化学成分GCMS分析   摘要: 【目的】为了探明抗感蛀果害虫板栗品种挥发物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从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实和叶片中提取挥发物,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抗虫品种河源油栗和感虫品种‘农大1号’果、叶挥发物中分别检测到111、142、138和134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超过0.5%的成分分别有32、30、20和20种,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83.03%、84.96%、81.73%和83.95%,主要由绿叶气味、芳香族、单萜、倍半萜和杂环类化合物组成。‘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主要成分为(E)-2-己烯醛(10.59%)、正己醇(10.42%)、糠醇(8.07%)、苯乙醛(5.63%)和安息香醇(4.76%),叶片中为2-乙氧丙烷(19.73%)、(Z)-3-己烯-1-醇(14.4%)、正己醇(10.23%)、(E)-2-己烯-1-醇(6.83%)和β-桉叶醇(4.76%);‘农大1号’果实挥发物为2-乙氧丙烷(49.71%)、糠醛(4.11%)、(Z)-3-己烯-1-醇(3.89%)、β-桉叶醇(3.19%)和苯乙醛(2.44%),叶片中为(E)-2-己烯醛(20.18%)、正己醇(15.28%)、(E)-2-己烯-1-醇(12.01%)、2-乙氧丙烷(6.82%)和苯甲醇(6.16%)。其中,‘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中的绿叶气味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较‘农大1号’果实高,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32.55%和13.79%,而两类成分在后者中仅占9.96%和5.23%。‘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的3个特有成分(E)-2-己烯醛、1,2,3,4,4a,5,6,7-八氢-4a-甲基-2-奈酚和3-戊醇含量很高,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10.59%、4.66%和3.53%。但‘河源油栗’果实挥发物不含2-乙氧丙烷、(Z)-3-己烯-1-醇和甲苯,而这3个成分在‘农大1号’果实中分别占49.72%、3.89%和2.32%。【结论】抗感虫板栗品种果、叶挥发物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板栗; 抗虫; 感虫; 挥发物; GC-MS分析   中图分类号:S6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穴2012?雪06-1052-05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属壳斗科(山毛榉科)栗属落叶乔木,原产我国,是我国栽培最早的经济树种之一,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1]。板栗果实甘甜芳香,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板栗叶片可治喉疗火毒,做收敛剂,外用涂漆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3]。我国板栗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4],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板栗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蛀果害虫危害[5-7],其蛀果率可在50%以上[8],给板栗的高产稳产造成威胁。种植抗虫板栗品种,成本低廉且安全有效,是防治蛀果害虫的首选措施。但由于对抗性机制缺乏了解,板栗抗蛀果害虫品种的鉴定、选育和利用受到限制。据报道,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和小蛀果斑螟(Assara exiguella)等蛀果害虫很少危害‘河源油栗’,该品种通过挥发物干扰了蛀果害虫的寄主选择,并由此对该类害虫产生抗性[9-10],但其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植物次生化合物是植物抗虫性的物质基础[11]。为了确定抗感虫板栗挥发物的化学成分差异,笔者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抗虫板栗‘河源油栗’和感虫板栗‘农大1号’果、叶中的挥发物进行分析测定,以期为抗虫板栗的抗性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板栗果实(总苞)和叶片于2009年7月20日,采自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板栗园,品种为‘河源油栗’(抗虫品种)和‘农大1号’板栗(感虫品种)。此时,正值板栗蛀果害虫成虫发生期,2个品种的栗蓬均为青绿色,总苞内的栗果已形成种皮,并开始膨大。采后,先洗去果实和叶片表面灰尘杂质,铺开放置,阴干24 h。将果实切成约2 cm×2 cm×2 cm大小的碎块待用。   1.2 挥发物提取   参考高泽正等[12]方法。取叶片500 g和果实碎块1000 g,通过水蒸汽蒸馏装置蒸馏6 h,将蒸馏得到的油水混合液转至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先加入高出提取液表面约1~1.5 cm 的乙醚,震荡,直至油水混合液与乙醚充分混合,静置于铁圈上。溶液完全澄清分层后,回收上层乙醚,重复3次。将回收的乙醚溶液放进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处理,待用。最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在低温减压的条件下,对乙醚溶液进行浓缩,直至去除乙醚,最后得到的淡黄色油状物,待测。   1.3 试验仪器与分析条件   使用的GC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