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世纪中国民族电影艺术人文思考
新世纪中国民族电影艺术人文思考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民族电影艺术面临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在历史语境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坚持“自我/主体”意识,保持与世界的对话呢?坚持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扬弃,既是民族电影艺术繁荣的必然路径,又是其生产策略的客观要求;成功的电影文本建立在与社会文化、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互动的基础之上,而对人性的关注又是所有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之所在。因此,民族电影艺术要善于从传统中继承和批判,以变动的社会历史环境为表现题材,关注人性,积极反映时代精神,实现电影创作的突破。
[关键词]中国电影;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7)07-0232-03
廖 婷(1973―),女,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学;(江西南昌 330022)许 苏(1975―),男,井冈山学院信息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化。(江西井冈山 343009)
中国电影渡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自《定军山》始,中国电影经历了传统伦理道德的故事书写、民族危亡之际民众抗争的故事建构、歌颂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的叙事模式、反思文革的“伤痕电影”以及反思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第五代”导演们的寓言故事,在近现代历史的独特遭际与冲突之中,中国民族电影艺术逐渐形成了与历史语境和现实社会互相呼应的人文主义传统。在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后,面对“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强势侵袭,我们新世纪的民族电影应该如何结合时代的演变,坚持自身的人文传统,寻求本土电影的发展和突破的现实路径?
一、坚持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批判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为电影创作提供广阔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发展民族电影艺术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对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继承和批判!这样的判断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首先,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们的电影创作者从文化传统中获得养料提供了可能;其次,我们国家有着众多的人口,周围有日韩、东南亚地区等组成的泛中华文化圈,全世界为数众多的移民和华侨,构成了华语传统文化的庞大的接受群体,从传播/接受角度来看,“观众将倾向于选择那些与他们自己的文化最接近和更紧密的节目”[1](P67),因此,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批判也就成为我们电影生产和创作文化策略的必然选择。
坚持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批判也是目前全球化潮流下,民族电影走向繁荣的必然路径。在后现代语境下的世界文化版图中,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商业文化占据统治地位,但文化的多元现状却是事实!我们不能让汹涌而来的西方商业文明淹没了本民族的主体意识,更不能让强势的西方价值观遮蔽了我们的眼睛,只有坚守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树立“自我/主体意识”才有可能在当下世界文化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至于沦为西方强势文明的文化俘虏,成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有力印证。民族电影既是我们为世界奉献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保持与世界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舞台,诚如上海大学金丹元教授所言,“中国影像文本的自律性原则不能丢”[2](P100),只有从历史悠久的社会文化资源中继承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我们的本土电影才能在这个剧变的时代中,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加强民族凝聚力,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文化挑战与冲击。《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一个也不能少》、《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霸王别姬》等本土电影在国际上的成功与它们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坚持密不可分。如《红高粱》中,张艺谋歌颂了中国人的那种原始、奔放、质朴的生命力,那种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和执着,那种面对民族危难敢于对抗、斗争的精神,颠轿、酿酒、祭酒神等等奇观化、仪式化民俗的展现,给电影打上了一个个民族文化符码,让人在回味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感受着本土电影蕴含的民族精神的升华。
我们坚持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批判,二者不可偏废,既要继承,更要批判,我们要强调坚持继承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良的、精华的部分,同时也要批判民族文化传统中狭隘的、落后的部分,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以谢飞的《香魂女》为例,电影既弘扬了我国劳动妇女的智慧与吃苦耐劳精神,又批判了民族文化中丑恶的社会习俗,如换亲、对女性的歧视等等,在新时代的女性主义潮流中,着力诠释出新的人文内涵。想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时代背景下折射出光彩,我们就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在继承中吸收,在批判中升华,唯有如此,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才会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时代背景的更迭中与时俱进。而在本土电影的创作中,我们只有自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电影文本。我们始终坚信,只有怀着严肃的创作态度、自觉对文化传统继承和批判的电影创作才能拥有深邃的人文底蕴和艺术品位,才能在与世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