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五台山图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五台山图研究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五台山图研究   摘要: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着人于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六月十五日凿成,而其内的《五台山图》粉本,则是以敦煌画院的艺师为主,于后汉天福十二年(947)九月绘成。   关键词:永昌之县;曹元忠夫妇;画院;传说故事;《五台山图》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8)04-0046-09      第61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最下层,主室为覆斗形顶,窟顶藻井中央饰团龙鹦鹉图案,四披画千佛,四披中间分别绘四方佛,窟顶四周绘四大天王。窟室中央置佛坛,坛后背屏直达窟顶。据敦煌研究院专家说,佛坛上原有骑狮文殊及其侍从塑像,现在大部已毁,仅存文殊坐骑狮子的一只前蹄和背屏上残留着的狮子尾巴,故该窟亦称文殊堂。文殊堂正壁绘《五台山图》,南壁从西至东依次绘“楞伽经变”、“弥勒经变”、“阿弥陀经变”、“法华经变”、“报恩经变”。北壁从西至东依次绘“密严经变”、“天请问经变”、“药师经变”、“华严经变”、“思益梵天请问经变”。东壁画“维摩经变”。南、西、北三壁下部以联屏形式绘“佛本行经变”,南、东、北三壁下部共绘供养人49人、供养比丘3人。甬道经西夏重修后,绘有炽盛光佛。该窟容积颇大,是敦煌石窟中最大洞窟之一。该窟内容丰富,不仅展示了五代时期敦煌石窟艺术的成就,而且也反映了唐、五代时期佛教圣地五台山地区的历史地理、佛教文化和社会经济生活风貌,还反映了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流布情况,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地理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一)五代时归义军曹元忠开凿莫高窟第61窟   唐德宗贞元(785―805)之后,敦煌郡陷于吐番。《册府元龟》卷999《外臣部?请求》载:   穆宗长庆四年九月甲子,灵武节度使李进诚奏,吐番遣使求《五台山图》。山在代州,多浮图之迹,西戎尚此教,故来求之。   史载贞观八年(634),西藏遣使朝贡,和唐朝始有往来。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妻赞普松赞干布,而文成公主带去了一尊12岁的释迦牟尼等身像,由此揭开了藏传佛教和佛像艺术发展的序幕。松赞干布“叹其大国礼仪之美”,“慕华风”,遂选送豪酋子弟至唐,“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字之人,典其表疏”。从此,唐朝文化传人吐番。大历元年(766),“没番将士僧尼等沙州凡八百人”。沙州佛教传人吐番。《佛祖统纪》卷第41载:建中二年(781),唐朝正式“遣僧良秀、文素二人行,每人岁一更之”。从此,唐朝佛教正式传入吐番。良秀为山西中条山柏梯寺僧人,后入京师,与去过五台山的般若三藏同住西明寺。可见,良秀是把五台山佛教信息最早传人吐番的僧人。时隔43年的长庆四年(824),吐番始遣使向唐朝求取龙朔二年(662)会赜和张公荣所绘的《五台山图》小帐。从此,《五台山图》就传入了吐番,即今西藏和敦煌一带。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敦煌人张义潮率众推翻吐番政权,占领了河西沙、瓜等11州。大中五年(851),张义潮降唐,唐王朝任命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镇守河西沙、瓜等11州。敦煌的历史进入了归义军时期。唐朝末期,国势衰微,无力顾及西部地区。后梁开平四年(910),张义潮之孙张承奉建立了西汉金山国,自号白衣天子。乾化四年(914),曹议金取代了张氏政权,恢复了归义军旧称,仍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同光二年(924)五月,“回鹘来朝,沙州留后曹议金亦遣使附回鹘以来,庄宗拜议金为归义军节度使、瓜州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统治了河西沙、瓜等11州。后“晋天福五年,议金卒,子元德立。至七年,沙州曹元忠、瓜州曹元深皆遣使来。周世宗时,又以元忠为归义军节度使,元恭为瓜州团练使”。曹氏政权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正式承认,直到宋仁宗时亦封爵不绝。   曹氏政权不仅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承认、支持,而且又与东面的回鹘、西面的于阗建立了联姻关系,遂使其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安定局面,统治了敦煌地区130年之久。这就保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敦煌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曹氏政权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赞扬。   曹氏政权不仅对外修好,对内还利用佛教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曹议金认为佛教为“圣力”,要想安定社会,就要“虔诚佛理,仰仗慈门”。所以,他在《曹议金礼佛疏》中曰:要“请本尊于衙庭,结净坛于大厦”,邀僧侣“开贝叶之金文,诵真言之宝偈”。在衙庭设坛诵咒,讲经说法。尊崇佛教,弘扬佛法。议金之子元德、元深、元忠继承父业,绳武父好,也“广崇释教,固谒灵岩,舍珍财于万像之前,炳金灯于千龛之内”。于是,沙州境内竟有120余座寺庙,千余位僧尼。晨钟暮鼓,经声不绝,香烟缭绕,法会不断,佛教相当兴盛。这还因为,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东西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交汇的重镇。史载,宋乾德二年(964),洛阳天寿院高僧继业等300余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