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中小学德育价值转向及对我国德育启示
日本中小学德育价值转向及对我国德育启示
摘 要:上世纪末,中小学德育一度误入歧途,为此,日本政府持续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德育价值的心灵回归、个性眷顾、生命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培育,取得了较完满的成功。日本的经验,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 键 词:日本;价值转向;心灵教育;体验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9-0011-04
工业化历程中的日本,在道德教育的地位与价值选择上一度陷入困厄与迷惘,致使20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教育被称为“荒废的教育”、造就“荒芜心灵”的教育。随着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日本教育逐渐走向健康和谐且充满人性的轨道。德育在这三次教育改革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其价值择取与引领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实际效果。那么,日本在三次基础教育改革中道德教育进行了怎样的价值创建,对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又有哪些启迪呢?
一、迷惘与困境:20世纪中后期日本中小学德育遭遇的价值挑战
受工业化与经济腾飞核心价值导向的影响,日本战后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小学教育出现了本体性的价值危机。道德教育的价值择取随之异化:道德教育不再观照人的心灵,而是隐没人的个性,缺失了对生命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关注与引导。
1.背离心灵的道德教育陷入难以遏制的“教育荒废”
战后日本工业高速发展、经济突飞猛进,在给社会带来庞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日本人心灵的无序、精神的贫瘠、信仰的空洞以及敬畏心、感恩心、同情心与宗教心的严重颓废与沦丧。这些社会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深刻地影响到日本的中小学教育。日本中小学教育在经济偏执、学历偏执、工具理性偏执、功利主义偏执的长期浸淫下,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地位。道德教育的持续乏力与滞后,酿成了不少问题,有些已经成为顽疾,集中表现在:第一,校内暴力增加。例如,1998年日本公立中小学校内暴力事件共发生29,685起,比1997年上升26%,其中初中生占77.5%[1];第二,犯罪率提高。日本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据相关部门统计,青少年刑事犯罪,尤其是以杀人抢劫为代表的恶性刑事犯罪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第三,自杀率居高不下。据官方统计,日本1998年公立中小学中自杀身亡的学生达到198人。第四,退学现象严重[2]。为扭转基础教育颓势而成立的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咨询报告》中指出,“‘教育荒废’表现为阴险的欺侮、儿童自杀、拒绝上学、青少年行为不良,校内暴力、家庭内暴力、偏重偏差值的激烈考试竞争、偏重学历、所谓的教师问题、体罚等”[3]。
不难看出,所谓的“教育荒废”,其实质在于“心灵的荒废”。彼时的日本教育主要为工业化服务、为经济腾飞服务,而在人的灵魂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上缺乏必要的观照。道德教育在功利主义浪潮中被边缘化,甚至道德教育本身也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淖而难以自拔。忽视了道德教育力量与价值的教育必然会走向与人性相悖的歧路,也必然会导致教育缺失对儿童心灵的关切和对人性的引领。
2.隐没个性的道德教育远离了其价值本真
上个世纪中后期的日本德育不仅存在本体性危机,还存在隐没个性的教育价值误导。主要表现为对人的漠视、对人的完满个性的漠视。道德教育的尴尬地位以及价值异化,导致儿童的个性被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一天天剥离与剪除。正如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报告所指出的,“问题的本质是儿童在现在的家庭、学校、社会中,感到作为人的尊严、价值、个性和自主性没有受到尊重,感到被置于了种种心理的重压之下”[4]。由于儿童个性与尊严未得到应有的礼遇和尊重,不能在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中获得应有的观照和提领,导致儿童心理上的压抑、恐惧乃至抵触和不满与日俱增。
教育的价值本真、道德教育的价值本真必然是对人的生命的高度负责与引领、对人的完满个性的高度负责与眷顾。当道德教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当道德教育远离人性关怀的时候,儿童的完满个性就必然受到戕害。这样的教育不仅严重抑制了儿童生命的健康、个性的丰富成长,还必然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釜底抽薪式的危害。
3.生命意识和生存能力缺场的道德教育造成不会关心和尊重他人的儿童
在长期主体性缺失的教育范式下,道德教育对儿童生存能力的观照十分欠缺。首先,道德教育缺乏对儿童进行关心他者、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教育引导和道德实践能力养成。日本战后一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的心灵孤独、性格偏执、人际冷漠、人文稀缺等与此缺失不无关系。其次,道德教育缺乏对儿童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礼遇他者、包容多元的教育,造成他们的尊重意识极其淡漠,不仅伤害其他生命个体、暴力侵害同族同类,也伤害着自己的身体甚至终结自己的生命。他们不仅厌恶自然、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内部控制采购业务.doc VIP
- 2022年深圳市大鹏新区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真题.docx VIP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pptx VIP
-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023年秋最新版】.pptx VIP
- 比泽尔-半封闭整体型螺杆压缩机-中文操作手册CSH65-CSH75-CSH85-CSH95.pdf VIP
- 《无衣》(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19).pptx
- 基于特征性肽段检测人血浆中特瑞普利单抗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pdf VIP
- 矿业权评估师经济与法律笔记2023.docx VIP
- 肺部感染合并心衰护理查房.pptx VIP
- 财富管理02基础-家庭财务报表.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