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民性研究现状与课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国民性研究现状与课题

日本国民性研究现状与课题   内容提要: 迄今为止的日本国民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大问题上。关于前者,先行研究多侧重于与欧美国家的比较,而忽略了与在文化渊源上关联很深的亚洲国家的比较,其研究成果对某些人宣扬“日本文化特殊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后者,大多数的先行研究都非常重视从“风土论”即地理环境的角度来探究日本国民性的成因,而从社会历史条件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则略显不足。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加强对日本国民性的前瞻性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关 键 词: 日本文化 国民性 特殊论 风土论 课题      国民性,是由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创造民族文化中形成的一种群体人格。其成因非常复杂,一般多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并重复出现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等,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这种曾是一国独具民族特色的群体人格也会出现剧烈的消长变化。从事日本研究的人,无论其从事的专业领域是政治、经济、外交,还是社会、文化,随着其研究的深入,一般都会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为了深化其所从事的研究,较为理性地把握日本国民性是非常必要的。   自19世纪中期至今,日本国内外学者已经发表了大量的与日本国民性相关的研究论著。概言之,这些研究论著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描述分析日本国民性“是什么”的研究;一类是探讨所谓的日本国民性“为什么是这样”的研究。研究日本国民性,若没有对日本的历史文化进行长期系统地学习和较为深刻细致地思索钻研,纵妄涉此域,怕终究也难有所建树。百余年来,研究日本国民性的论著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但引起世人共鸣反响者却寥寥无几,这也正说明了研究国民性问题之不易。后学如我者更不敢妄谈什么研究,唯愿草此文,对诸先学在研究日本国民性“是什么”和“为什么是这样”这两个大问题时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权做一简略的分析。在南博《明治以来的日本人论》(岩波书店,1994年)和杨劲松《日本人论的演变轨迹――从文明开化到经济大国》(《日本学刊》2005年第1期)这二位先学的论著中,都曾按时代顺序对“日本人论”的研究成果等进行过整理分析。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对二位先学的上述研究成果及南博监修《日本人论》第1―40??(大空社,1996年)多有参照。      一      在研究和描述日本国民性“是什么”这个问题时,粗略地通览诸先学的研究论著,大体上可以总结出如下四个特点。   日本国民性研究的现状与课题 □         第一,无论是在19世纪初,还是在今天,未经严密的资料考证和历史思索,仅凭借印象直观地进行零散描述的日本国民性研究论著一直比较多。比较早的例子,如在1888年4月创刊、1891年6月因发表攻击政府的论文而被停刊的杂志《日本人》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再有1907年12月由富山房出版的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也可谓是这一类型论说的代表性著作。芳贺矢一把日本国民性分为十项,即忠君爱国、尊崇祖先重视家名、讲求现世务实、热爱草木喜欢自然、乐观洒脱、淡泊潇洒、精巧纤细、清净廉洁、重视礼仪、温和大度这样十个项目来加以描述,但对于得出这十个特点的根据等却没有做更多的说明。《国民性十论》作为较早地对日本国民性进行全面论述的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而且对其后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如很多外国留学者的旅日游记式的文章自不必提,乃至今天仍屡屡论及日本人的“集团主义”、“岛国根性”的论著,或者受时事影响颇大的政论性文章,也往往多是仅凭直观印象进行的描述。   虽然不能一概否认个人的直觉对研究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仅依凭感官印象的日本国民性评述,往往因个人的生活经验之差异等,其关注点和所获得的认识会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对日本学者而言,随着日本国力的兴衰消长,那些缺乏理性的分析、仅凭借直观印象得来的零散的日本国民性结论,时而会变成其批判日本民族劣等论的缘由,时而又会成为其主张日本民族优秀论的主要依据;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仅凭一己一时之体验等便高谈阔论日本国民性,往往又会给人一种盲人摸象之感。   第二,明治维新以来,大概是由于日本的崇拜欧美倾向的影响,加之近代以来研究日本的著名学者又以美国人居多的缘故,日本国民性的研究论著大多偏重通过与西方人的比较,来凸现日本人的国民性。   而且,当日本的国力尚不是很强大昌盛之时,特别是在日本学者中,发表论述日本民族劣根性的著作相对就要多一些。关于这方面比较早的著作,如在国际法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都很有造诣的有贺长雄的《国家哲论》有?R?L雄?B国家哲??C、牧野??房、1888年。就是其中之一。在该书中,作者通过与西洋人的比较,对日本人的国民性,特别是日本国民的劣等性进行了较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