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渔生态美学视域下现代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李渔生态美学视域下现代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将乡村旅游作为自己外出游玩的首选,这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正在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李渔《闲情偶寄》中所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进行分析解读,以期给我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或参考意义。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外出旅游时将乡村旅游当作苜选。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集观察、考查、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形式。虽然我国的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在近几年来发展颇快,已逐步形成共识,我国旅游业界与学界也对此表示了很大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比如,部分地区乡村旅游产品没有紧密结合当地生态特色,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或者雷同、缺乏艺术感、生态意识;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缺乏一定高度的统筹规划,建筑取材的乱砍乱伐现象,农家乐产生的垃圾、开发建设中的建设垃圾使当地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品质有所下降;乡村旅游业中有不少从业人员服务环保意识差,缺乏基本的服务水准和环保意识;农村普遍没有建立起基本的对生活和工业垃圾的处理系统,乡村旅游势必产生一些“城市性”的垃圾,废弃物到处丢弃,影响环境美观,再加上游人的踩踏、攀折也破坏着生态,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毁坏,等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李渔,做为中国古代具有较高艺术造诣和生活品味的哲人,他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现在农村旅游文化发展与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以《闲情偶寄》为代表的作品可以充分体现李渔追求人与子自然相互尊重、相互交融的生态思想。该作品除关涉戏曲理论外,还触及居室设计、园林建筑、花木种植、保健养生等诸多生活领域。李渔将艺术依附在细微而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融通和相遇共鸣,创造出一种活色生香的生活情趣,显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是典型的生态美学观。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李渔生态美学思想开展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现代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李渔的生态美学
李渔(1611-1680),浙江兰溪人,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明末清初戏曲家、小说家、诗人、戏曲理论批评家。他一生著作丰厚,代表作有《闲情偶寄》、《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肉蒲团》、《凤求凰》、《玉搔头》、《一家言》、《耐歌词》等戏曲理论集、小说、戏曲、诗词,不一而足。其中以《闲情偶寄》为代表的作品是李渔一生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精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中国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十大奇著”之首。林语堂在谈及本书时说其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杜书瀛先生则视其为“一部美学小百科”。总之,李渔在该书中所呈现的对生活百科知识、技艺、修养与人之美的认识,充分展现了其对生活?术的追求以及诗意的人生境界。
和谐的自然观。李渔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首先体现在其对自然美、和谐美的追求,他主张让自然本身呈现而没有人为痕迹,让自然本身呈现美,美在自然。《闲情偶记?种植部》中,体现尤为鲜明。“予谈草木,辄为人喻。岂好威势者哉!世间万物,皆为人设。观感一理,备人观者,即备人感。天之生此,岂仅供耳目之玩,情性之适而已哉?”李渔亲近自然,却不拘泥于自然,而是从植物的角度出发,生发出不一样的人情事理和审美情怀。他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天人同品,天人同性,自然万物都具有灵性,并非单一仅供人类愉悦的工具。由此可见,李渔这种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情怀。
在生活美的追求中,李渔认为最重要的是尺度相宜,体现自然美。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他提倡“因地制宜”法则,对“宜”的境界追求达到极致,其居室设计体现出顺应物性的自然原则。“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房舍忌似平原,须有高下之势”,窗户和栏杆则要“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居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总其大纲,则有二语: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李渔还强调艺术设计应顺应自然律动,追求天巧自呈的生命本然发展,反对任何诉诸于外力的努力。所谓“天巧”即不假雕琢,自然工巧,它排斥了人工外力的干扰,强调美是自然本身的显现,是与宇宙生命的韵律遥相呼应。
简朴的生活观。李渔简朴的生活观是以喜爱自然、崇尚自然为基础的。这种去繁就简、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亦可体现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追求。《闲情偶寄》中的很多内容都能体现这种观念。《闲情偶寄?饮馔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