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瑞高速公路杨树坪滑坡成因与稳定性分析.docVIP

杭瑞高速公路杨树坪滑坡成因与稳定性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杭瑞高速公路杨树坪滑坡成因与稳定性分析

杭瑞高速公路杨树坪滑坡成因与稳定性分析   摘 要:滑坡对应路基段为深挖路堑段,岩层产状顺倾,工程开挖后坡脚临空;坡体内灰岩裂隙发育,层间含泥化夹层,在受到基岩裂隙水和风化作用时,其抗剪强度降低,坡体稳定性下降;人类工程活动和大气降水使坡体滑移变形进一步发展,进而产生大规模的滑坡。通过稳定性分析并计算剩余下滑力,提出滑坡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滑坡 工程地质条件 深层位移 稳定性   1 概述   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思南至遵义段)第SZTJS-12合同段K262+600~K262+780段右侧边坡地处湄潭县大沟湾,东连填方路基,西接杨树坪大桥,右侧最大坡高40.258m。区属构造剥蚀低山沟谷斜坡地貌,覆盖层为碎石土,出露岩性为奥陶系下统湄潭组中厚层至厚层状粉砂质泥岩、灰岩、泥岩。出露岩层产状173°∠23°,设计该段路线走向250°~258°,边坡为顺向坡。该路段路基开挖至第一级边坡时,整段路基开始出现滑塌而停工,滑坡深度超过20米,坡顶以上45米区域内出现裂缝;据初次滑塌的处理意见在进行第三级边坡以上部分施工时,边坡出现新的、更大范围的滑塌,坡顶190米区域内出现裂缝,最大裂缝宽度达10cm,滑动现象明显。   2.滑坡区概况   2.1地层岩性   滑坡区坡体上覆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碎石土、路堑开挖引起的滑塌体,下伏奥陶系下统湄潭组粉砂质泥岩、灰岩(局部夹泥质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局部夹泥灰岩)。灰岩岩体节理、张性~微张裂隙发育(当存在斜破临空面时易沿节理、裂隙面产生下滑现象),岩质较坚硬,岩体较破碎,节理面间局部见粘土充填,层面间存在泥化现象。   2.2地质构造   滑坡地处黔北台隆湄潭复背斜湄潭背斜西北翼,以南北向褶皱、北东向断裂为主,褶皱主要有湄潭背斜,断裂主要有湄潭――黄家坝――走马井断裂。   滑坡区出露地层产状为倾向122°~177°,倾角6°~23°(岩层倾角由坡脚向坡体后缘逐渐变缓为6~8°),在路基开挖段内呈顺倾产状。节理裂隙发育情况主要受区域构造作用控制,该边坡主要发育2组(1、倾向有NW,其节理产状316~330°∠62~79°;2、倾向有NE,其节理产状50~63°∠62~82°)。以剪切、闭合~微张裂隙为主,密度1~2条/m不等(这类裂隙在外力作用下将岩体分割成矩形、不规则形块体等)。   2.3 水文地质条件   路线右侧为缓倾斜坡,地表水系不发育,坡面无积水体,大气降水沿坡面汇集下渗流向坡脚,覆盖层及强风化层结构松散,透水性强,部分地表水下渗坡体。场区地下水丰富,类型为松散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下伏中风化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滑坡体左、右两侧均有地下水出露,常年积水。   3.滑坡体特征   根据钻探、高密度电法、钻孔深部位移测斜和地质调查等成果综合分析确定,滑动主要沿灰岩的泥化夹层发生,此夹层厚度仅有3mm~12mm,局部达30mm,且灰岩岩体裂隙发育,裂隙在外力作用下将岩体分割成矩形、不规则形块体,因此滑塌体前部灰岩呈大块崩塌状,层间相对错动。估算滑坡体积约85×104m3,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分类标准,该滑坡为大型岩质顺层滑坡。   为探求滑坡的运动和变形规律,在滑坡面上布置11个深部位移测斜孔对坡体进行深部位移监测,以确认滑动面的具体位置。   滑坡变形监测是分析滑坡地质结构、变   形动态特征的依据,是滑坡整治工程信息化设计及灾害预测、预报的可靠技术保障。其中滑坡深部位移监测是滑坡变形监测的重要内容,其可准确确定滑面位置,研究滑坡目前性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为整治工程提供重要的实时动态信息。如图1、图2,JCK2(K262+645右侧60m)测斜孔位移曲线所示,在地面以下9m处形成了较明显的滑动面,滑动面以上位移较大,而下部位移较小;JCK3(K262+645右侧100m)测斜孔位移曲线所示,在地面以下16m处形成了较明显的滑动面,滑动面以上位移较大,而下部位移较小。曲线显示在滑坡体内部已形成明显的贯通性滑动面,表明滑坡在监测时段内以中厚层整体滑移为主。   根据监测资料和钻探成果可以对滑坡滑动面的分布情况、滑动机制作出判断。杨树坪滑坡主滑纵剖面上的JCK7、JCK8监测孔前期位移均较小,并没有形成贯通性滑动面的迹象。但随着工程开挖的进行,后期监测资料成果显示,已有沿JCK2测斜孔距孔口9m处、JCK3测斜孔距孔口16m处形成潜在贯通性滑动面的迹象。这与JCK2测斜孔下部隆起开裂带和JCK3测斜孔后缘地面裂缝扩张是一致的,这也是路基边坡坡脚开挖后使得滑坡体产生临空面这种人为因素引起坡体失稳和7、8月该地连降暴雨诱发坡体失稳的反映。杨树坪滑坡主滑纵剖面上的JCK2、JCK3测斜孔在2013年9月中旬以前,位移都较大,但自9月底起,滑坡变形有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