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陵古史传说与考古探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赞干布陵古史传说与考古探索

松赞干布陵古史传说与考古探索   摘 要 松赞干布陵是吐蕃王朝开国君主的陵墓,历史上对其陵墓的营建、内部构造与随葬品、地面建筑等有若干传说记载,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对这座举世闻名的藏王陵墓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地面陵垣建筑的遗迹,证明吐蕃王朝的陵墓制度很可能受到唐代帝陵的影响,是唐代中原王朝礼制影响到周边民族的一个重要例证。   关键词 吐蕃王陵,松赞干布,西藏考古,帝陵考古   中图分类号 K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8-0021-05   公元7世纪初,祖国各族人民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与大唐王朝基本同时,在青藏高原也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地方性政权――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开国君主,他不仅通过兼并战争统一了过去的高原诸部,还创立法制、设立职官、发展生产、迁都拉萨,通过迎请唐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入藏,进一步密切了和中原王朝的关系,成为西藏古史上一位著名的君主。关于松赞干布的生卒年历来学术界颇存争议,①对于他死后的葬礼和陵墓的情况,长期以来也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历史传说来加以推测。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近年来对于松赞干布逝世后吐蕃君臣为其建陵的情况,也有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一、关于松赞干布陵的古史传说   在今天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的琼结河畔,分布着一个规模宏大的陵区,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500米,面积为350多万平方米。整个陵区被冲沟分割为东西两区,两区相距约1公里。据敦煌古藏文文献等的记载,自吐蕃第二十九代赞普(即国王)赤聂松赞起,历代王室成员的陵墓开始营建在一个叫做“顿卡达”的山谷平原内,后来被称为东陵区。到了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之后,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开始在与东陵区一沟相隔的穆日山脚琼结河畔兴建新的陵区,因其位于顿卡达沟之西,即被称为西陵区,也有直接称为穆日山陵区的。这个新陵区内所建造的陵墓,都有高大壮观的封土堆(墓丘),而且基本形状都是方形覆斗式,和中原地区的汉唐陵墓外观有相似之处。1961年,国务院将这个陵区正式公布为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所以后来很多人只知道藏王陵就是西陵区,而不知道隔着一条山沟还有它的另外一半――东陵区的存在。   为何会在旧有东陵区之外再新建这样一个西陵区?我认为很有可能与松赞干布去世之后,其后继者极为尊崇他的历史功勋,有意为其选择和开辟新的墓地,从而与过去的先君先王有所区别。②这一点也可从藏族古史记载当中得到应证。如在《汉藏史集》《雅隆尊者教法史》《西藏王统记》等史书中,都称松赞干布陵的名称为“穆日穆波”,意为葬在“穆日山坡麓地带”的王陵。另一部由藏族近代史家让穷多结撰著的史书中,也记载称松赞干布的陵墓建在“琼达”,而据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对这个地名的解读,它就是指今天的琼结河畔的某一处平原,直到后世仍称建在琼结城堡之下的这处平原为琼达。③   让穷多结的著作中对陵墓的规模和墓内的华丽程度也有描述:“其大小有一箭之遥,其占地约掷石之远,内中有五座神殿,此墓以其绚丽的装饰而闻名,它的秘称是穆日穆波。它的珍宝是分三次从全世界奉献出来的:五种神圣的供品、五种林中的珍奇、五种人间的瑰宝。世界的真如创造生命,并给予众生幸福。此时的世界是从珠山中而来,泥是从妖水中取来,大门向西朝着尼婆罗。在它的内室,陈列着五种供物,在中央,鬼域被金刚顶镇伏着,顶部是个各由十八腕尺长的柱子搭成的柱廊,它是由叫做白旃檀的檀香木料做成的。正中央是国王的御衣、各种不同的珍宝和无数珍贵的王冠。”墓内的情况还包括:“四方墓冢分成格,丝纸拌于泥土中,以此塑成英主像,载上木车踏歌舞,安放圣像于墓中,奇珍异宝充于格,此风从此盛于世。”①和西藏古史记载中常见的笔法一样,在这些关于松赞干布陵墓的传说当中,也混杂进来较多的佛教文化色彩,与当时吐蕃时代的实际情况可能完全相符。对于西藏古史传说和文献记载中的松赞干布陵的情况,我认为既不可都奉为信史,但也不可一概视为夸张神奇的传说,对于当中具有参考价值的部分还应科学吸收。至少,我们可以从中知悉这样一些可贵的线索:   第一,从松赞干布陵开始,在穆日山下、琼结河畔开始兴建一个新的陵区,即西陵区,而松赞干布则是第一位葬入这个陵区的吐蕃赞普(国王);第二,这座陵墓的封土外观呈方形,与以往杂乱无章的墓葬封土形状有了很大的区别;第三,墓葬内部的结构和形制为方格状,随葬品按照不同的门类放进相应的区域;送葬的过程中可能采用了木车之类的葬具;随葬品中包括有死者“圣像”在内的各种奇珍异宝;第四,陵墓的建筑材料十分考究,在泥土之中还要掺和其他可以用为加固墙体的材料,等等。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古史传说和文献记载是不够的,要真正科学地去认识藏王陵区和松赞干布陵,考古学的介入就十分重要了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