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宗岱关于新诗音乐性批评
梁宗岱关于新诗音乐性批评
摘 要:本文以梁宗岱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讨论新诗音节问题的两篇文章《关于音节》和《音节与意义》为例,试图还原其“发现新音节,创造新格律”的诗学倡议与实践,探求其诗观背后深层的谱系渊源。梁宗岱意图在中西古今诗学观念的相互参照中,通过对西方古典诗学,西方象征主义,以及中国古典诗学的融通,探求出中国新诗音乐性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梁宗岱;音乐性;音节;象征主义
中国新诗的音节问题,自新诗出现以来,论者甚众。至于音节究竟是什么,论者们似乎具有一种默契。1919年,胡适首倡“自然音节”论,在其《谈新诗――八年来的一件大事》一文中,特辟一节,专谈新体诗的音节。1921年,闻一多将英文Rhythm译为“音节”(即声音节奏之简称)。1926年,“新月派”成员饶孟侃,在《新诗的音节》一文中,也避开对音节进行准确定义。在他看来,一首诗的意义与声音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现在我们所要讨论的诗的音节”。[1]学者陈本益指出,“在传统诗律论中,音节一般指诗歌的节奏和音调……在语音学意义上,它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在汉语中,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诗人和论者们对新诗形式与格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再度重视,新诗音节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
一
1935年11月8日,《大公报?文艺》副刊“诗特刊”栏目创刊,其主编由梁宗岱担任。梁宗岱特地为创刊号撰写发刊辞,题为《新诗底纷歧路口》。面对“有什么话说什么话”之类的破坏新诗的风浪,梁宗岱坚持对诗歌形式的追求,认为“形式是一切艺术底生命,所以诗,最高的艺术,更不能离掉形式而有伟大的生存”。梁宗岱进而引导各方对新诗音乐性进行持续深入地探讨,“什么是我们底表现工具――语体文――底音乐性?怎样洗炼和培植这工具,使粗糙变为精细,生硬变为柔韧,贫乏变为丰富,生涩变为和谐?我们应该采用什么表现方式,无定形的还是有规律的?如果是后者,什么是我们新规律底根据?”[3]在梁宗岱眼里,那时的诗坛“仍然充塞着浅薄的内容配上紊乱的形体(或者简直无形体)的自由诗”,他补充自己并非无条件地反对自由诗。以欧美自由诗为例,梁宗岱认为自由诗在西洋诗体里所处的位置“极微末”。纵观西洋诗歌史,梁宗岱得出判断,自由诗没有前途。因为自由诗丧失了对最关键的诗歌特质――形式的关注。而形式,在梁宗岱看来,乃是“一切文艺品永生的原理”,“只有形式能够保存精神底经营”,“只有形式能够抵抗时间底侵蚀。”
梁宗岱意图为中国的新诗运动“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一个可以有无穷的发展和无尽的将来的目标”,即“发展新音节,创造新格律”。他认为,“除了发见新音节和创造新格律,我们看不见可以引我们实现或接近我们底理想的方法。”[4]然而,发展新音节,创造新格律,又谈何容易?他希望按照这个方向脚踏实地,去创作,去理论(包括批评),去翻译(按照原作底韵律和格调)。
二
梁宗岱关于新诗音节的意见集中出现在为《诗特刊》所撰写的两篇按语和跋里,即《关于音节》和《音节与意义》。《关于音节》一文乃是为了回应罗念生此前的文章《节律和拍子》。梁宗岱意识到,“想‘创造新音节’,第一步先要认识我们现有的表现工具底音乐性”。对于罗念生的看法,梁宗岱提出三个疑问:1、平仄在新诗律里是否无关轻重?2、中国文字是否是轻重音底区别?3、如果有轻重音底区别,这种区别是否显著到可以用作音律底根据?对于这三个问题,梁宗岱暂时悬置,另谈及对孙大雨根据“字组”来分节拍的看法,表示赞同。
梁宗岱继而又提出两个问题:1、一首诗里是否每行都应具同一的节拍?2、节拍整齐的诗体是否字数也应该划一?对于第一个问题,梁宗岱认为需视诗体而定。纯粹抒情短诗可有可无,无韵诗和商籁则需每行有一定的节拍。对于第二个问题,梁宗岱的意见不同于罗念生与孙大雨,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罗念生看来,诗是时间的艺术,而直接与时间发生关系的是节拍而非字数。梁宗岱则提醒罗念生,节拍可以由一字至四字组成。若字数不划一,则一行四拍的诗即使拍数整齐,所占的时间却会大不同。梁宗岱以自己的一首商籁为例分析,按规则每行十二字五拍,五拍里面的分配法有“三拍两音和两拍三音”或“四拍两音和一拍四音”,或例外的“一拍一音,三拍三音和一拍两音”。若多一个字,则变成了“三拍三音和两拍两音”,读来不甚自然。梁宗岱高度认同法国诗人保罗?瓦莱里的话“最严的规律是最高的自由”。他引用歌德在其商籁《自然与艺术》里的一段话:
“谁想要伟大,得先自己集中,
在“有限”里显出大师底身手;
只有规律能够给我们自由。”[5]
字数划一就是必须恪守的规律,“问题并不在于应该与否,而在于能与不能”。
在回应叶公超先生的文章《音节与意义》一文中,梁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