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费德里奥序曲音乐技法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歌剧费德里奥序曲音乐技法分析

歌剧费德里奥序曲音乐技法分析   摘 要:作为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费德里奥》的创作显得尤为慎重,对于德国歌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曲式结构特征及调性调式布局、主题材料的发展手法、管弦乐队的语言特征三个层面来分析歌剧《费德里奥》序曲的音乐技术细节。   关键词:费德里?W 歌剧序曲 贝多芬 曲式结构 主题材料   《费德里奥》(Fidelio)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被誉为“拯救歌剧”的典范。但相对于贝多芬的交响乐和器乐作品的名气来讲,《费德里奥》显得低调很多。题材出自法国作家布伊的小说《莱奥诺拉》(或夫妻之爱),贝多芬挑剔而谨慎地选择了这个题材作为自己的歌剧脚本,由剧作家松莱特内尔将剧本翻译成德文。1805年首演于维也纳剧场时是三幕歌剧,1806年再次上演时,贝多芬将三幕歌剧改为两幕歌剧。1814年经过大修的《费德里奥》第三次上演,才获得巨大成功。歌剧大意是:莱奥诺拉化装成男人,并化名费德里奥去监狱做狱卒,营救被陷害的丈夫弗洛列斯坦的故事。“歌剧《费德里奥》不仅饱含着贝多芬作为一个普通人所流露出的身体和情感上的痛楚,更表达了他作为激变社会中敏感者的内心独白。{1}”对作品无比苛刻的贝多芬曾先后为这部歌剧创作四首歌剧序曲。创作于1814年的《费德里奥》序曲(op.72)气势恢宏,有着鲜明的英雄主义情结,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旋律具有“费德里奥”式的硬朗和“莱奥诺拉”式的温婉,热情地歌颂了爱情的伟大力量。   目前国内对歌剧《费德里奥》的研究比较有分量的论文包括:安宁写的歌剧《费黛利奥》四首序曲的分析、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重唱、合唱段落分析、英雄的“藩篱”歌剧《费德里奥》咏叹调段落分析、从斗争到胜利―歌剧《费黛利奥》评述;康啸写的风暴中的真实自我――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中的精神内涵等几篇文章。其中只有安宁的一篇论文是专门研究这部歌剧序曲的。本文试图从音乐技法的角度分析该序曲的音乐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歌剧《费德里奥》并希望从中获得德奥交响思维的启发。   一、 曲式结构特征及调性调式布局   这首序曲采用E大调,4/4拍。作品充分体现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式的双主题原则、调性对比原则、回归原则以及贯穿发展原则。引子是由平行乐段加扩充构成的一部曲式,在E大调-A大调-C大调-F大调-E大调上呈示。呈示部包括主部和副部两个主题。这两个部分分别建立在主调E大调和属调B大调上,确立了调性对比双主题的奏鸣原则。主部由平行乐段加补充构成一部曲式,E大调。副部由转调乐段构成一部曲式,在B大调和E大调上呈示。连接部虽然不是核心主题,但其以连接展开性的陈述方式,使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以贯穿发展的手法联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体现出奏鸣曲式的贯穿发展原则。结束部使用新主题材料构成,在E大调和B大调上呈示。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呈示部的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并不完全同步。古典主义时期,一般副部在属调上,结束部继续肯定副部的属调。这里副部由属调转为主调结束,结束部从主调进入后转为属调结束。展开部以结束部尾部材料和调性进入,主体部分在G大调和C大调以主部主题材料进行连接展开性陈述,属准备部分低音是属持续音,末端出现假再现。再现部和呈示部相比,变化在副部和结束部。古典主义时期,一般再现部副部回归主调,结束部随之肯定主调。而这部作品的再现部副部先在下属调A大调上再现,随后转入C大调结束,结束部紧随C大调后进入B大调,最后才回归到主调E大调,体现了奏鸣曲式的回归原则。尾声I从主题材料到调性调式都与引子互为呼应,这种对称性使作品首尾联系更为紧密。而尾声II从结构上显得更加独立些。   二、 主题材料的发展手法   1.引子的主题材料对全曲有着引领的重要作用。如谱例1所示,引子材料a’是a的上方三度不严格模进,引子材料b是a’的上方三度模进后的续尾发展,引子材料c’是c的上方四度模进。几个主题材料的变化组合就构成了引子部分的第一乐句。   2.主部主题材料a来自引子材料a,二者区别在于,引子材料a是乐队全奏,强而有力,主部材料a由圆号轻柔地演奏。   3.副部材料是新的,节奏轻盈欢快。   4.展开部采用主部主题材料和副部材料的组合。谱例4大管声部后两小节的材料使用副部材料ab的变化组合,谱例5AGFE音型是主部材料b的裁截,GABC音型是AGFE音型以D为轴的倒影,GFED音型是GABC音型以G为轴的倒影。   5.尾声材料来自于主部材料a、b和引子材料b。 貌似新鲜的音乐语言其实都源自最初的原型材料的变形和派生形态,这使得作品整体既充满变化又和谐统一。   三、 管弦乐队的语言特征   1.各组乐器均使用各自发音浓烈,性能最好的音区。   2.乐队全奏。   (1)相同节奏的和声式齐奏型全奏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