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诗歌鉴赏一般方法
浅析诗歌鉴赏一般方法
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的文化涵养。我国伟大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就曾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甚至还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个人不欢喜诗,文学趣味就低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诗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如何对一首诗进行探究性阅读,即诗歌鉴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根据平时的阅读体会,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人论世,捕捉初感
看小说,还需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和作者所处的小环境等,读诗亦然。一首诗的鉴赏往往要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这便是知人论世原则。通过对诗人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和写作背景了解,可以捕捉艺术初感。艺术初感很重要,这是鉴赏的第一步,也是对作品的“第一印象”,这也就为下一步的鉴赏奠定了情感基调。如庾信的《拟咏怀》诗中的一首: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庾信北移”在历史上是件大事,他不但给沉闷的北方文坛刮了一股春风,为后来隋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最先的基础,而且他的诗风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由前期的“宫体诗”的绮艳,变为后期的咏怀诗的刚健深沉、苍凉悲壮,主要描写自己的萧瑟身世与国破家亡的沉痛感慨,体现出沉痛悲凉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庾信后期的诗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投影,是他半生萧瑟的一幅画图,也是他百结愁肠的一曲悲歌,他的作品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
了解了庾信的生平经历及艺术风格的转化,对本诗的沉痛悲凉的基调便有了很好的把握。
二、推敲字句,理出意象
“推敲”一词出自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说贾岛是在一次去京城的路上,于驴上吟得这两句诗。沉吟之时撞上韩愈出巡的马队,韩愈问其缘故,立马良久,向贾岛说“敲”字比“推”字好。后用“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我们认为作诗需要“推敲”的精神,读诗也需要这种精神!鉴赏诗歌不仅要捕捉艺术初感,还需多次咀嚼,细细品尝,反复玩味。在第一步通过知人论世原则把握艺术初感,掌握情感基调之后,要反复咀嚼细细品味,通过第二阶段推敲,力争达到把握诗歌意象的目的,发现诗人深层心理,为下一步的鉴赏做好铺垫及思维上的准备。如以上庾信的《拟咏怀》在第一步捕捉艺术初感,掌握“沉痛悲凉”的感情基调之后,反复推敲,可找出以下的意象:亭障、风尘、关门、白狄、城影、黄河、秋风、寒水、晨起、帐中歌等等。
三、分析意境,探知情感
意象是解读一篇作品的突破口。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依人的喜恶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了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简言之,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也就是说,诗中的景不是一般的景,是含情的景,诗中的情不是一般的情,是景中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都缘于此。如庾信的《拟咏怀》中的前四句,描写的是塞外凄凉景色:亭障、风尘、关门、白狄、城影、黄河等,但又不是单纯写景,而是借景抒情,单是从这些“景语”的前后连缀的成分中,就可以看出“景语”已为情所化。“亭障”之前冠以“萧条”,“风尘”之前冠以“凄惨”,客观景物已明显地染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就连那“远”字、“多”字、“临”字、“入”字之中也包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意象是鉴赏诗歌的突破口,而诗歌鉴赏的最终目的却是追求整体的意境美。我们在解读诗歌时不要把二者割裂开来。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则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我们玩味意象,追求意境之美,才可能发现诗人的深层心理,更贴近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但是真正的鉴赏既要在作品中发现作家的深层心理,又要敢于敞开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心灵完全沉浸到作品的艺术境界里,达到对作品内容超出表面意义的理解。这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想象和联想。我们说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在诗人的构思过程中,意象浮现于诗人的脑海里,由模糊渐趋明晰,由飘忽而定型,同时借助辞藻固定下来。而读者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则运用自己的艺术联想和想象把这些辞藻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