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传统童谣与高师音乐教育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林传统童谣与高师音乐教育研究

桂林传统童谣与高师音乐教育研究   [摘 要]桂林童谣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缩影,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浓缩着风土民俗,展示道德风范,传递智慧信息,开拓了一条情系少儿心灵的音乐通道。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与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桂林传统童谣音乐纳入广西高师音乐教学体系,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中融入民族音乐,有利于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桂林传统童谣;音乐教育;民族音乐   [作者简介]许燕,全国高师声乐学术委员会委员,桂林音协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1)01-0206-04      一、桂林传统童谣的价值观      (一)桂林传统童谣是桂林民间口头文学佳作和家庭素质教育精品   桂林传统童谣是一种文化、一种教育、一种道德、一种创造、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旅游资源,是一种历史悠久、家家热衷、代代传承的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民间口头文学佳作和民间素质教育精品。   在桂林,无论是繁华的城镇和边远的乡村,富裕殷实的大户和贫困潦倒的小家,有文化的书香门第和目不识丁的文盲家庭,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直到十岁左右,儿歌童谣的音韵一直温馨甜美地环绕着他们而展开,成为伴随他们成长的精神文明的营养素。换言之,童谣是桂林人儿时的家教、游戏的伙伴、艺术的起步、人生的启蒙;童谣是桂林人教儿育女的传统教材。正如周作人先生在《读童谣大观》中曾引《左传》杜注所言:“童龀之子,未有念虑之,而会成嬉戏之言,似或有凭者,基言或中或否,博览之士,能惧思之人,兼而志之,以为鉴戒,以为将来之验,有益于世教。”童谣更是皓首童颜的桂林入团聚时的金色童年的回忆。童谣以它那“润物细无声”的韧?与耐性,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桂林人。   桂林传统童谣的内容是宽泛多彩的,形式是生动活泼的,其气势是与甲天下的山水相映称的。桂林音乐家徐承翰先生在其专著《月亮巴巴――桂林传统童谣歌曲选集》里将原生态的顺口溜童谣分成六大类,即襁褓篇、游戏篇、开智篇、谜子篇、自然篇和道德篇。极具系统性:   襁褓篇――有婴儿期亲子互动、练眼神的犀利、练四肢的灵活、做徒手操以及轻度按摩的顺口溜;有增进亲子感情哄孩子入眠的摇篮曲,如“摇到外婆桥”、“斑鸠”、“虫虫飞”、“月亮巴巴”等。这些童谣内涵深远,形象鲜活,语言生动,使孩子们一出生就掉进了童谣柔情的安乐窝里。   游戏篇――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当他们学会走路就开始边唱童谣边做游戏了,如“排排坐”、“破莲子”、“打铁歌”、“卖龙歌”、“蒙蒙踉跄”、“鸡毛乖乖”等游戏培养的是诚信、果敢、细致、友谊、团结、锻炼、创造的品格,是体现桂林传统童谣边唱边玩特点的代表作。尤其是“鸡毛乖乖”,不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游戏,更是一首古老的科普童谣,可算是精品了。   开智篇――孩子再大一点,就要进行开发智力的训练了。桂林传统童谣里,不但有训练顺向思维方法的“南瓜将军”、“接下巴”,也有训练逆向思维方法的“‘扯谎’歌”;不但有励志上进的“长板凳”,也有介绍趣味识字法的“解字”。它们构思独到,出语不凡。用儿童的语言表达深奥的哲理和自然景象,是桂林童谣含金量的标志。   谜子篇――这实际是从开智篇独立出来的精华的一章,是扩大并展示孩子们知识面的一个平台。在奇妙新颖的谜底揭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充满天真童趣的答案,体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花鸟虫鱼一视同仁、一往情深的博大胸怀和思维认知选择能力的灵活精当。这也说明传统童谣涵盖的内容丰富广泛,处处都有知识点,成了孩子们开智篇的成果展。   自然篇――热爱家乡的前提是首先要认识家乡,因此我们在童谣中读到了描写故乡风光的“桂林八景谣”、“画山九马”、“铁封山”等动人篇章,也读到了像“马马牛”、“蚂蚁歌”、“蜻蜓歌”、“摘苦瓜”、“萤火虫”等表现大人小孩在劳动中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寓理于谣,寓教于乐,天人合一的佳作。   道德篇――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放在儿童教育首位的课程,在桂林传统童谣中自然有着强烈的反映。但是,童谣不是说教的经典,其道德取向是用生动的故事和比喻来展现的,比如“留个鱼身给妹妹”中唱道:“打编编,打编编,打个鱼来煎,煎得黄共共,打杯酒来送,哥吃头,我吃尾,留个鱼身给妹妹”。这首“留”字歌正可以与千百年来流传的孔融让梨的“让”字歌相媲美而成为姐妹篇。      (二)桂林传统童谣的艺术特点、社会功能及教育作用   1 桂林传统童谣的艺术特点   我们知道桂林传统童谣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它的历史性、群众性、科学性与教育性之外,还有它那独具一格的艺术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