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工艺进校园研究
民间工艺进校园研究
【摘 要】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导致审美观也不同,形成了民族多元化的审美观,继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工艺。边远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常感到美术教师的匮乏,其实,教学中挖掘民族民间工艺作为美术教材大有可为。
【关键词】贵州 少数民族 民间工艺 美术教学 校园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贵州省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满、白、蒙古、羌和土家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
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在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普查系列分析报告中:我省共有56个民族,而在贵州就有54个民族。我省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在全国排第四位,比重排第五位,全国56个民族中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其他民族在贵州均有分布。贵州已成为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贵州省民族构成仍以汉族为主体,共分布有54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常住人口的63. 89%,少数民族占36. 11%。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中数量排前5位的依次为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和彝族,这五个民族人口合计占到了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82. 09% 。
全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苗族,而苗族主要分布地区是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按最直观的头饰、服饰来作区分,有“红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之称。
其次是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黔南、黔西南和安顺地区;布依族的细分种类也很多。布依族一般居住在平坝或靠河的村寨里,服饰多为蓝、青、黑、白等颜色。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织花格子布、做鞋、制作蜡染、刺绣的习惯,她们所穿的服装通常合身得体,古朴典雅,都是她们亲手缝制的。布依族十分注重礼仪,好客。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习惯上先请客人饮趴塘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另外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土家族分布在印江,水族分布在三都、荔波,彝族分布在黔西北等,这些少数民族都是贵州主要的少数民族。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繁荣民族文化艺术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政策的实施,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和处理同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去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不能歧视或侮辱他们。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还有助于当今形势下的旅游经济的繁荣。
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做是头等大事,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所以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
正是由于民族风俗习惯上的千差万别,构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得民族文化多彩多姿。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往往是通过自己的风俗习惯来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他们创造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唱山歌、讲故事等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在民间传承,并不断巩固和发展。有些则表现在他们具有特色的日常用具、衣饰、建筑、手工艺品等方面。 “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 是贵州这片土地上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形成的真实写照。由于各民族生活习惯不同、生存环境不同,导致审美观也不同,在这片丰沃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遗产: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图腾崇拜、佛道巫术、祭祀乐舞;创世神话,讴歌祭调、谣谚传说,民间歌舞艺术;远古岩画、古黔青铜器、寺庙雕刻、蜡染刺绣、鸡卜星历、地戏、阳戏、傩戏、花灯、民族服饰、民族曲艺、民族图案及工艺品……这些遗产灿如繁星,闪耀在民族历史文化的星空,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造就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
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现状
根据2012年10月我课题组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黔南、黔东南、黔西南三州一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中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中有9. 13%的学校没有开设美术课,开设美术课有19.52%是拿来上其他课程,有79.28%是因为没有美术教室,有的学校则是因为没有专业美术教师授课导致不开设美术课的。
调查中还了解到有些地方的美术课被占用是因为某些科目老师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的。
其实,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民族不同,少数民族生活背景不同,导致生活习惯不同,造就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审美习惯,形成了多元化的审美习惯,也就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在美术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当前国家注意宣传、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事业,民间工艺在我国乃至世界美术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星星闪烁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