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台山学尝试之作.docVIP

构建五台山学尝试之作.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五台山学尝试之作

构建五台山学尝试之作   2000年,崔正森先生积20年心血撰成的煌煌70余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出版,引起国内外学界一片热议,好评如潮,把五台山佛教文化热烧到了白热化,为推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与旅游热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我在一篇书评中就欣喜地说到:“五台山学已经呼之欲出了。”2009年,五台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再次掀起五台山热,构建“五台山学”已成学界共识。   《五台山研究》杂志主编崔玉卿女士秉承家学渊源,积多年研究心得,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于2015年出版专著《五台山学探究》,为“五台山学”的构建提供了一部尝试之作,诚为学界一大创见,实在可喜可贺。   一、“五台山学”对社会发展进步   具有积极意义   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首府”,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佛教文化底蕴最为丰赡。五台山又是世界著名的文殊道场,影响极其硕大。2009年6月26日,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把五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作出如下评价:“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首,以浓郁的佛教文化闻名海内外。……享有佛国盛誉。”这就说明,五台山虽然处在山西,但它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文化瑰宝,是全人类用智慧共同凝结的一份文明成果,为全世界全人类所共同拥有、共同享用。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东晋形成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文殊道场。从此,以文化为桥梁和纽带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它是广大信教群众心中的圣地,到五台山朝山礼佛的信众络绎不绝,使广大信众的信仰由认识向文化发展,最终成为规范人生的信条、信念和理想、目标。社会动荡不安时,人们对佛教的信仰更成为一副心灵的安慰剂和精神的避难所,使苦难人生可以转化为向上的力量,支撑着人们渡过劫难走向安宁、平和。战争离乱、政权更替、天灾人祸,受到影响的人们往往因为念诵一句“阿弥陀佛”,便有喘息、生存下去的力量与希望;和平时期,为实现心中的期望,为排遣心中的烦闷,或为观光旅游达到赏心悦目等目的,五台山作为一方圣土灵境,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不二的选择。新中国提倡宗教信仰自由,五台山佛教文化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二,五台山在长期的封建社会成为统治者怀柔天下巩固统一的政治强力磁场。五台山一经成为佛教文化中心,便成为封建统治者利用它怀柔天下巩固统一的政治磁场中心。北魏孝文帝首先巡礼“五台山,敕建佛光寺”,并留下了“魏文人马迹”遗迹。隋炀帝杨广、宋太宗赵炅虽未明确记载踏上五台山,但已进入五台怀抱,因为宁武和插箭岭当时都在五台山范围内,隋炀帝造立宫室于管涔山,宋太宗敕建太平兴国寺,都是五台山寺庙群管辖圈内的善举。元成宗铁木耳于元贞二年(1296)“幸台山”,敕建万圣佑国寺,即今南山寺;元英宗硕德八剌即位后即下诏“禁五台山樵采”,至治二年(1322)“幸五台”,敕建普门寺。清康熙皇帝5上五台山,乾隆皇帝6上五台山,而且乾隆皇帝相信他就是文殊转世或为文殊化身。这么多皇帝巡礼五台山,敕建寺庙,御赐匾额、诗词,大量赐赍布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利用五台山发挥怀柔天下、巩固统一的作用。因为统治者的崇佛,使达官显贵、文人骚客都趋之若鹜,也为扩大五台山佛教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更使五台山成为有政治作为的一方圣土。五台山产生过“山中宰相”,还有众多高僧大德,为当时的政权建设与巩固产生过诸多影响。实际上,五台山成为汉地佛教“首府”之后,又成为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一个中心,所以五台山青、黄二庙蓬勃发展,使蒙、汉、回、藏、土等多民族的信众都可到五台山朝圣拜佛,形成极大的磁场向心力,从而为大一统社会的巩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其三,五台山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台山佛教文化影响广泛,日本、东南亚受其影响自不待言,其沟通中、西文化交流,架起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桥梁与通道,其它任何平台难以替代。从五台山六月的骡马大会,到今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转换,各种文化节、旅游节等,使五台山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特别是五台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后,文化流、信息流、经济流、物资流等等,都向五台山涌来;文化热、旅游热、交通发展热等等,都围绕五台山持续升温。   总之,从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上讲,五台山学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这就是这个学科建设的基本前提条件。从《五台山佛教史》到《五台山学探究》,“构建五台山学”已成“水到渠成”之势,足见学人秉承“学为世用”的观念,在默默为当今社会发展起到推助作用之功的正念与功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五台山学”有丰富的学科建设内容   一是五台山具有独特的自然遗产。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太行山系北端。雄跨忻州市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忻府区、定襄县和阳泉市的盂县及河北省的阜平县,方圆五百余里,紧邻河北、内蒙和北京,能够形成一定的辐射圈。它大约形成于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