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语境下身势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跨文化语境下身势语

浅析跨文化语境下身势语   【摘 要】交际一般可以被分为两大类: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统计表明,非言语交际占所有交际手段的93%左右,比言语交际更具可信度,其中身势语是人们最常用的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本文着重论述了身势语在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差异,以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关键词】身势语 跨文化语境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0-0035-03      一 引言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要把表达意思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并未对非言语交际产生足够的重视,因而大大降低了我们在交流中有效信息的获得。非言语行为包括身势语行为、沉默语行为、声音、语调、音量、衣着打扮等,其中身势语是人们最常用的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正如David Abercrombie 所指出的:“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人们可用其身体的不同部位“说话”。有些身势语是与生俱来的,然而,不少身势语却是经过学习得来的,是从环境中学来的,因此,它们是约定俗成的,为不同文化所独有的,这就造成身势语行为因文化之异而有不同语义的现象。因此,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和不良的后果,本文着重论述了身势语在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差异,以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中的质量和敏感性。   二 身势语的定义及特点   1.身势语的定义   身势语是指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身势语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是辅助性的交流工具,它以表达感情信息为主,也表达一定的理性信息。它可以加强、补充有声语言的表达,并使语言信息具体化。   2.身势语的特点   第一,社会性。因为交际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交际环境的不同,身势语的含义及应用也相应地有所差异。以目光交流的性别差异为例,一般情况下,女性注视他人的时间多于男性;女性之间目光交流的长度与频度也超过男性。   第二,民族性。同一身势语在不同的民族中可能会传递出不同的意思,同时不同的身势语在不同的民族中也可用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咂嘴唇用来表示有滋有味,饭菜可口,而在英国文化中则表示没有滋味,在许多地中海国家,咂嘴甚至是过分夸大痛苦和悲哀的标志。再如,在大多数国家,点头表示肯定,然而在保加利亚、尼泊尔、阿尔巴尼亚、斯里兰卡和印度的某些地方,却用摇头表示肯定。   第三,模糊性。身势语的伴随特征及其随机性和任意性,往往会使听话人把握不准或难以确定说话人所用身势语的意思,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如“沉默”,中国文化中沉默的含义十分丰富,可以是默默的赞许、无声的抗议,或是拿不定主意而中庸的不发表意见,应结合语境和文化具体分析。   三 身势语在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差异   1.手势语   俄罗斯大画家列宾曾经说过,手是人的第二面孔。手势语是人类最常使用的身势语言之一,置身于不同文化中,你会发现手势语言各有千秋。   第一,形态不同,功能相近。见面问候、祝愿以表示友谊,我们用点头、握手的方式;欧美人则常是拥抱或接吻,一般新相识之间才握手;拉丁美洲人非常重视礼节性举动,经常见面的好友在相逢时也往往要握手致意,还有些地方是以拍背为礼;非洲人见面握手时,对所尊敬的人要用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腕,再伸右手与对方相握;突尼斯人握手后,还会把右手置于胸口处,以示出自内心,真诚相见;尼日利亚人是以拇指先在对方手上轻轻弹扣几下以后再握手;刚果流域一带,朋友见面,双方会互相伸出双手,然后弯下身吹几口气;坦桑尼亚人,是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再行握手礼;在中非共和国,通行鞠躬礼,礼毕鼓掌、问好;波利尼西利一些岛屿,是以擦背为礼;巴基斯坦普什图人则一手相握,一手抚摸对方前胸。   第二,形态相同,功能不同。伸舌头是许多民族都使用的体态语,但表达的意义却不尽相同。例如,中国的年轻人如果由于自己的言行不合适而感到尴尬、不好意思时,常把舌头一伸;尼泊尔山区人,主人迎接客人一定要伸出舌头,他们认为,只有红红的舌头才能表达自己的虔诚;在英格兰人们一般绝无此举,因为这是一种粗鲁信号;一些民族用来表示不屑的意味;而在某些拉丁国家,吞吐舌头是极惹火的动作。   第三,各族手势语,未必重叠。许多体态语只存在于某一种文化中,为此种文化所独有,因此与所属文化的关系更密切与文化色彩相联系。例如,当别人为自己沏茶斟酒时,中国人为表示感谢常用食指轻叩桌面。据说,此手势源于中国的叩谢礼(即双膝下跪,以额击地)。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在江南微服私访时,邀请随从官员一同品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