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栽培密度和施肥对川贝母生长和产量影响
栽培密度和施肥对川贝母生长和产量影响
摘要:以栽培密度和施肥量为因素,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不同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川贝母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川贝母地上部分生长无明显影响,对地下部分鳞茎的影响显著,得到树儿子期鳞茎增重回归方程:y=0.070 5+0.004 7x1-0.000 3x2,灯笼花期鳞茎增重回归方程:y=0.299 6+0.010 9x1-0029 5x2(x1为栽培密度,x2为施肥量)。可见川贝母需肥量较少,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不同,栽培密度是影响树儿子期产量的主要因素,施肥水平是影响灯笼花期产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川贝母;栽培密度;施肥量;产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67.23+1.0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3-0119-03
收稿日期:2016-07-19
作者简介:张礼(1989―),女,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道地药材形成机制与品质评价研究。E-mail:lifemeely@163.com。
通信作者:严铸云,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cdtcmyan@126.com。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鳞茎入药,常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1]。川贝母药材长期通过采挖野生资源获得,因其生长缓慢,经滥采滥挖,加之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其野生资源严重匮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已开展野生种的培育和人工栽培工作[2-3]。川贝母产量和质量受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因子的影响[4-6],栽培中的水分管理、肥料施用和种植密度也对贝母类药材有一定影响[7-9]。川贝母栽培基地建设中,不同生长年限的植株需要不同的栽培密度和施肥量,本试验考察了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树儿子和灯笼花期川贝母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川贝母适宜的栽培密度和施肥量,为川?母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位于青海省大通县宝库乡种牛场,为青海绿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的川贝母种植基地,属青藏高原高山草甸区,地处37°25′ E、101°38′ N,海拔3 050 m,年均降水量450~800 mm,年均温5.5 ℃,年内无霜期100~120 d。冷季长、暖季短,属温凉、半湿润高原大陆性气候。试验田地势平坦,基础地力均匀,符合试验用地要求。
1.2试验材料
繁殖材料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树儿子期(即3年生川贝母,鳞茎质量1~4 g)和灯笼花期(即≥4年生川贝母,鳞茎质量≥5 g)鳞茎。精选无创伤病斑的鳞茎,于2011年7月下旬栽种至试验田,直至2012年8月中旬收获并采挖鳞茎。肥料有尿素(总氮含量≥46.3%,河南延化化工有限公司)、磷酸二铵(总养分含量≥57.0%,N-P2O5-K2O,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复合肥(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总成分含量≥48%,江苏瑞和化肥有限公司)、粒状过磷酸钙(P2O5含量≥12.0%,汉中唐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厩肥(腐熟的羊粪)。
1.3试验设计
1.3.1不同施肥方式对灯笼花期川贝母鳞茎生长质量的影响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不施用任何肥料为对照(CK),设置施用基肥、追肥2个处理,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对灯笼花期川贝母鳞茎生长质量的影响。各处理重复3次,灯笼花期川贝母以株距6 cm、行距6 cm、沟深5 cm精心摆播,每个小区面积1 m2。施用基肥处理,每小区厩肥3.5 kg、磷酸二铵0.08 kg;生长期每个小区追肥3次,每次追施7 g尿素+14 g复合肥。
1.3.2栽培密度试验
参考文献[10]对川贝母开沟作畦,固定行距改变株距来设置不同的栽培密度水平。树儿子期的畦宽1 m,沟深8 cm,行距13 cm;灯笼花期的畦宽 1 m,沟深12 cm,行距15 cm。每处理1畦面积为3 m2,重复3次,灯笼花期1畦种植6行,树儿子期1畦种植7行,具体因素水平表见表1。
1.3.3施肥水平试验
肥料为腐熟的厩肥和过磷酸钙,厩肥集中在播种和出苗前2个时期施肥。肥料施用量参考文献[11]并略加改进,整地时施入厩肥总量的56.5%,出苗前施入厩肥总量的43.5%,各因素水平如表2所示。
1.3.4均匀设计方案
设置栽培密度和施肥量2个因素,采用均匀试验设计,选择U6(62)均匀设计表(表3),考察川贝母最适宜的栽培密度和施肥量。
1.4数据处理
对不同栽培密度、施肥条件下川贝母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打分评价。叶片数20张为10分,叶片长度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