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武汉市滨水景观特色营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武汉市滨水景观特色营造

浅论武汉市滨水景观特色营造   【摘要】:武汉市的滨水景观要体现出城市自身的特色。文章分析了武汉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营造滨水景观特色的总体设想,提出了营造的目标--兼容、创新的古老江城,以及营造的四大要点。以此为依据,将武汉市滨水景观分为武昌、汉口、汉阳和城市核心四个片区进行了分别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   【关键词】:武汉市;滨水景观;景观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120019-02      武汉市水资源丰富,全市共有河流165条,湖泊166个,水面总面积2 117.6 km2,占全市国土面积25%。基于这种优势,武汉市政府提出要大做水文章,并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将武汉市建设成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达到这一目标,武汉市滨水景观建设是关键。然而,我国的滨水城市众多,其滨水景观皆各具特色,如苏杭沪宁等。武汉市要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挖掘自身特色,明确自身定位,并以此指导滨水景观设计,营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      一、武汉市的资源特色      (一) 自然资源特色武汉处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武昌、汉阳、汉口三座古镇隔江对望,广阔的湖泊占据其中,营造出一派古云梦泽的浩瀚气势,使武汉成为了一个襟两江而带百湖的白湖之市。大江、大湖汇聚的自然景观,举世罕见。   1. 人文资源特色   (1) 楚文化   楚文化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开放而多元的南国文化,表现为神巫性、浪漫性和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独特的信仰,传奇的故事,富有特色的建筑、漆器、青铜器、织物、壁画,浪漫玄奇的屈骚庄文,以及轻灵动人的编钟、古琴、轻歌曼舞,都彰显着这种古老文化的魅力。武汉现存的楚文化遗迹主要存于武昌东湖与汉阳古琴台。东湖风景区内有楚王墓、楚王饮马池、清河桥等遗迹,传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行于东湖泽畔,含愤苦吟《哀郢》、《涉水》。汉阳汉江江滨是音乐大师俞伯牙鼓琴遇知音的地方,在月湖东畔还存有北宋时修建的古琴台。   (2) 诗词文化   江汉朝宗、龟蛇锁江,黄鹤楼、晴川阁两座名楼隔江对望的胜景,千百年来吸引了崔颢、李白、毛泽东、岳飞 、陆游等无数文人墨客凭江眺望,歌咏抒怀,留下了千古名篇。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使武汉获得江城之美誉。毛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中,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写尽了大武汉吞吐山河、扼控九州、睥睨天下的雄浑之势。武汉能在诸多沿江城市中独享江城之名,与这段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3) 商贸运输文化   武昌、汉阳自古以来便有港埠和造船业。汉口是全国性的商贸港口重镇,史称货旺连三江,物丰贯四海,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被誉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汉口商贸港口的地位是武汉较早开埠通商,经济发展水平一度仅次于上海的关键因素。繁荣兴旺、流动性强的商贸运输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形态,对武汉包容、趋新的地域文化特征与武汉人灵活机智、重情尚义、爽直果敢的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武汉文化中占据着主体地位。   (4) 近代工业文化   1861年汉口开埠后,外商创办了武汉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1889年起,张之洞在武汉推行洋务兴革,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布丝麻纱四局等一批重要企业,营建出较为健全的工业体系,使武汉成全国的近代化工业基地[5]。   (5) 文教革命文化   楚地有材的传说自古有之,惟楚有材的匾额曾于清代一直悬挂于武昌街头。开埠后西方教会组织在汉建立了二十余所教会学校。张之洞督鄂期间又创办了多所近代化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还大量派遣留学生出国[5]。这使武汉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如今的武汉仍是全国第三大高校密集区。武汉人敢为天下先,武昌起义打响的第一枪至今仍影响着武汉人民。首义广场、革命先烈纪念园也都成为革命教育基地,时刻感染着武汉人。   (6) 抗洪文化   武汉既得水利,又受水害,作为长江防洪重城,从古至今,武汉抗洪抢险的经历谱就了无数感动的故事,也锻造了武汉人坚韧的性格。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武汉人民奔赴堤防前线、搏击洪水长达百天,用意志击退了洪灾。为此,毛主席还在亲自在防汛纪念碑上题词纪念武汉人民战胜洪水。      二、滨水景观特色营造的总体设想      (一) 滨水景观特色营造的目标   武汉市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特色是一个彼此联系的整体,具有以下三大特性。一,江的烙印贯穿始终。诗词文化源于江之美景;商贸运输文化源于江之运输便利;近代工业文化、文教革命文化皆由码头商贸文化衍生;抗洪文化更是江水自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