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位和作用.docVIP

浅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位和作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位和作用

浅谈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地位和作用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也是各级各类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大学语文课程所涵盖的思想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及学生的接受途径,阐明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各级各类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 大学语文 人文素质 地位和作用   [作者简介]罗翠梅(1966-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经管系,副教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6-0169-01      一、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其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学教育里对知识教育的重视和追求逐渐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学生的中心地位被知识取代了。知识灌输量的无限增加,减弱了对培训学生健全人格的关注,其客观效果是重知轻德。专业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却没有相应提高。许多大学生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知识中心的这种局限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受到重视,因而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它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与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人文素质教育是生命的对话,是心灵感情的流露与交流,是学生与人文教材中的前人和今人在精神上的对话与交流。它告诉学生的是人生价值、人生信仰、人生意义,向学生说明人的理念与思想、人的抱负、希望和理想。这些给学生从客观世界中对照自己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学生扩大对人生感悟的视野,受到情感的震撼,意志的磨炼,逐步达到人格的完善。      二、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带有寓教于美、寓教于乐的特点,可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易于被学生接受,易于形成比较稳定的认识。它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培养民族感情,养成爱国心。季羡林老先生说得好:中华文化的精髓,一个是爱国,一个是骨气,这两点正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支撑。在当代青年学生中,这两方面教育亟待加强,没有骨气,哪来民族感情,没有民族感情,哪来爱国之心。日本曾侵占和杀戮过我们,但现在有些学生在看到反映那段历史时期的电影作品,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誓死抗争的镜头时,认为那些人是傻瓜一个。香港回归时,撒切尔夫人说:“英国把一块宝石交给了中国。”我们有的学生却说:“到了中国手里,便成为一块石头。”这种现象表明我们教育的缺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略。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描绘屈原在汨罗江畔的风采,击节而歌“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抚摸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共同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古典文学的洗礼下,民族魂、爱国心必定归来。   2.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责任感。社会的发展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二者缺一不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国自古以来就将羞耻、诚信、人格作为人的精神的尺度与标志,作为对人的教育的关键。“人而无耻,胡不遄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这种人格精神更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石。杜甫在流寓成都草堂期间吟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身为“迁客”,却要求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怎样的高尚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再来看看现实,却不容乐观:当今的小学生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事不关心,对己不严厉。具有这种素养的大学生为数也不少,君不见教室墙上留脚印,书桌面上做文章,水房长流水,宿舍灯长明,举手之劳,与己何干,自不必理。以小见大,要他对国家民族有感情,怎么可能?而文学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作者自身的人格都震撼着我们,感染着我们,且这种教育会跟随人的一生。   3.有助于调节个人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事业的成功。不少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其原因有80%取决非智力因素,取决于情商;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取决于智商。非智力因素,其主要内涵就是人格,就是人文精神。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尤其在当今,家庭结构的简单化使得学生的情感世界非常脆弱,经受不住一点挫折。有的学生失恋或一旦遇到暂时的困难,就一改往日的飞扬,一蹶不振,甚至轻生;有的因妒忌同伴的成功,怀疑老师的偏心,竟然走上犯罪道路。这些事实触目惊心。古代教育家认为:圣人调情,君子制情,小人纵情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