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淮南子神话仙话化
浅谈淮南子神话仙话化
摘 要:《淮南子》一书吸收先秦诸子百家之说,融会贯通而归于道,是西汉道家思想的最高理论结晶,也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它记录并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及传说,内容十分丰富,并且自成体系。《淮南子》中神话的演变的状态,表现出“混杂”的特点,而神话仙话化是最主要的演变形态之一。
关键词:《淮南子》 神话 演变状态 神话仙话化
《淮南子》一书记录并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及传说,内容十分丰富,并且自成体系。而中国神话的原始状态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其所经历的演变过程也是漫长的。中国上古神话的演变流程也是比较复杂的,且不说最早口头流传时期,渺不可测,无从探知其原始状态;仅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开始,古代神话所发生的变化问题,也不容易探讨清楚。再加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极其严格的规范与淘汰选择,只凭单一性的研究很难探讨清楚。因此对古代神话的流变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考察。“如果寻找中国神话演变特征的话,则莫若以‘混杂’二字来概括,即它的演变是多种模式的统一,是神话的历史化、仙话化、哲学化、文学化、宗教化等的统一。”[1]同样《淮南子》中神话的演变的状态,也表现出“混杂”的特点,神话历史化、仙话化与哲学化是其最主要的演变状态。本文主要对《淮南子》神话的仙话化倾向作一下解析。
一、《淮南子》神话仙话化的历史背景
仙话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企求长生,并进而祈人不死,以长生不死为上福,本是埋设在中国人内心很深很久的一种意识。”[2]原始社会,先民们的生命崇拜就蕴含了这种意识的先机。殷商青铜器中有蝉形纹饰,乃或是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前者居高饮露,可蜕而复生,后者蛇也有蜕皮不死的性质,正是这种生命崇拜的显现。如袁珂也先生说:“神仙不死之说是直接从原始巫教那里来的。”[3]吴天明也说:“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灵魂观念和长生信仰就已经出现。初民相信,只要举行了一定的宗仪式,便可使死者像太阳等自然物那样,循环不已,生生不息。而这一信仰正是神仙思想和自然宗教的心所在。”[4]由此可见,长生不死的思想意识产生得很早。
长生不死的思想意识成为一种思想潮流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以布道为主的巫师、神仙方术集团兴起。他们大肆鼓吹的神仙思想以及实际大规模的求仙活动,使神仙思想传播得更为广泛。因此,中国仙话在战国前期诞生。而帝王们对长生不死的热切企求,使得神仙思潮更为风靡。根据《史记?封禅书》的记载,帝王求仙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末年。统治燕齐一带滨海地区的君王如齐威王、燕昭王,都曾派神仙方术入海,到蓬莱、方丈、瀛洲三山寻求仙药。秦始皇、汉武帝两位皇帝对成仙的渴望更为强烈。他们一生都沉湎于成仙的梦想中,至死不悟。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仙话创作的兴盛和发展。
汉初,神仙方术思想又攀附上了黄老学派。刘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淮南子》的作者刘安既好黄老之学,又热衷于神仙方术。《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就有记载:“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即今本《淮南子》,《高诱注叙》谓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5]刘向撰《列仙传》,其中有许多古人成仙的美丽传说。后来的《神仙传》中还有刘安成仙、鸡犬升天的故事。在刘安身上,体现了黄老学与方仙道的合流。刘安的这种思想意识,不可能不影响《淮南子》中的神话,所以其中有些神话呈现出仙话的倾向。
二、《淮南子》神话仙话化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及传说中,神与仙是有区别的,“神是指一种不同于人类的灵威,是一种绝对超越性的存在,比如天帝或是天神;而仙人是人类在找到一定的条件之下,转化而成的一种超越性存在,换句话说仙人是藉着一定的修行方法或者服用某种药物(仙药、仙丹)而获得超人的能力以及永远生命的人。”[6]此外,《说文》解释为:“仙,长生仙去。”《释名?释长幼》说:“老而不死曰仙。”由此可见,仙与神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长生不死。另一区别是仙话极其崇尚自由。神话在其传承的过程中,逐渐与仙话思想结合起来,致使神话依附于仙话思想而流传发展的变形化,这就是“神话仙话化”。
在《山海经》、《庄子》与《楚辞》等保存神话比较多的典籍中,已经显现出神仙的思想。《山海经》的记录中多处出现了仙话的影子,如《海外南经》中有不死民;《海内经》中有不死山;《大荒南经》中有“帝药”,即“神仙药”、不死药;《海内西经》中“开明北有不死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等等。《庄子?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神,虽称为神人,实际上是后世“仙人”的范本。她食天地之气,葆青春之容,超越时空的存在,周游于自由之域。此外书中多处诸如“神人”、“真人”、“至人”、“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