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聊斋俚曲艺术特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聊斋俚曲艺术特色

浅谈聊斋俚曲艺术特色   摘要:从音乐上讲,聊斋俚曲既不能笼统说是曲艺音乐,又不能说是戏曲音乐或是小调俗曲,而应看作兼有民歌俗曲、曲艺说唱、戏曲特点的综合体,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体。多棱性、不确定性及创造性是其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艺术特征,在词曲创作、曲牌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聊斋俚曲;曲牌;情感表达;演唱   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      聊斋俚曲是以明清俗曲为主的曲牌联章,既是长短句的联曲体,又是七字句的戏剧体;它虽未形成流传很广的地方戏,但却比某些戏曲音乐还要丰富。单从音乐上讲,不能笼统说它是曲艺音乐,是戏曲音乐,或是小调俗曲,而应看作兼有民歌俗曲、曲艺说唱、戏曲特点的综合体。它是多种艺术形式的一种融合体,它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一体,由此,它具有复合性的艺术特点。多棱性、不确定性及创造性是它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艺术特征。本课题着重从词作、曲牌和情   感三方面探究它的艺术特色。      一、词曲的音乐性      唱词的音乐性是词乐结合的要求。词与乐只有密切协调相辅相成,才能共同体现音乐的艺术价值。聊斋俚曲是依俗曲之声填制的,为更好地解决词曲矛盾,加强唱词的音乐性,主要借鉴了“虚声”、“泛声”和“和声”等手法,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唱词音乐性和节奏感的基本因素――声韵与节律的和谐,使韵律特征更具特色。   一是双声叠韵。双声叠韵主要是为了增强唱词的可唱性、可听性,是烘托感情色彩和气氛最有效的手法,俚曲中常常使它与排比句及象声词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叙事中体现真真切切,描述中再现绘声绘色。如:《禳妒咒》第八回一例:“[西调]众唱:堂上翻身才拜罢,坐上轿一片喧哗。呀!听那喇叭嘻嘻哈哈。那唢呐滴滴答答,一片人声吱吱呀呀,门前花炮乒乒乓乓,十对家丁批溜扑喇,一行人马?o咂喇溻,锣儿?R?R,鼓儿帕帕。……嚷嚷闹闹,嘁嘁插插,走走站站,指指画画……”   这些排比句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叙说的完整性,而且也加强了唱词的音乐性,它与音乐中的对称性句法也常常是不谋而合的,使得唱词的音节整齐响亮,感情色彩也更为浓厚。又如:“掂量着你沉沉的,端相着你俊俊的,捞着你着亲亲的,捞不着你窘窘的,望着你影儿殷殷的,想杀我了晕晕的,盼杀我了??傅模?好,俺哥哥狠狠的,穷杀我了可是真真的”。(《穷汉词》)   二是叠句和声:“虚声之有词者为和声”①,重叠一句为“叠句和声”,这是由绝句变为长短句之间的一种过渡,在许多明清俗曲里它已成为固定的句式。在俚曲中,这些叠句和声却成了加强语气、渲染音乐气氛的有力措施。如:[叠断桥]“春日天长,春日天长,带病恹恹懒下床,奴这里正心焦,极嗔桃花放。燕子为谁忙?燕子为谁忙?莺声呖呖哭垂杨。人说这是春,我觉着和秋一样”。(《富贵神仙》)   三是句尾和声:重句有的在曲前(如上例),有的在曲中,形成了不同位置的叠句和声。在句尾重句的可谓句尾和声,在形式上“是好多人同声和着唱” ② ,在内容上有时是尾句词组的重复。如[房四娘]三、四句后的小叠句,或原曲牌中的固定衬词,又如[太平年]“张官人吃一惊,举头满眼尽蒿蓬,分明归来不是梦,太平年,一望庭院都成空。年太平”。(《磨难曲》)   四是衬词和声:曲调中的虚声用无明确意义的词填充起来,就成了“无意义和声”,亦即现今的衬词衬句,这在明清俗曲中已有许多应用,均为古和声的遗型。但实际上,它并非无意义,其真实意义在于抒发感情烘托气氛,其文字方面的意义虽然削弱了,但在音乐方面的意义却突出加强了。如《磨难曲》中的一例:“[莲花落]万民造孽年景荒。田地焦旱麦枯黄……共总种了十亩麦,连根拔了勾一筐!莲花落哩溜莲花”。这是曲调里的“泛声”。许多俗曲中都有类似的衬句,如[鸳鸯锦]、[银纽丝]、[哭皇天]等,前例[太平年]也可属于此类。   在词曲关系处理上,由于聊斋俚曲采用了不同于任何一种戏曲、曲艺的音乐系统,随之而来的,也便创造了适合它的诗歌系统,俚曲的诗歌句式(长短句、绝句、小令、小调、十字句、七字句)是与它的音乐系统相吻合的。但也由于这种以诗从乐依声填词的原因,又使得词曲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因此,俚曲唱词中大量采用了“滚白”或“滚唱”以及“挂序”等手法。   滚白、滚唱,原是弋阳腔的一个创造,它“大致是在曲词的前后或中间,加进一些接近口语的韵文或便于朗诵的短句,使曲词浅显易懂,思想感情更能充分发挥。念的称滚白,唱的称滚唱”。① 常用于人物感情激动或戏剧矛盾高潮之处,它为垛板、流水板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如《蓬莱宴》第二回“两地相思”末的一段滚唱,它用在一段[劈破玉]之中,连用十个拟人化的“变”字,把文萧对彩鸾的爱慕之心、热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剧情推向高潮。“挂序”与“加滚”相似,在曲子中间插上大段的七字句或十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