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docVIP

深静脉置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静脉置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深静脉置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比较深静脉置管同步换血疗法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观察组采用锁骨下静脉双腔置管作换出、换入途径,对照组用外周静脉作换入、换出途径,约置换出体内2倍血量,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了(67.69±13.92)%和(53.49±13.03)%,观察组下降更迅速(P 0.05)。两组血清胆红素和皮肤黄疸下降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糖和贫血状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深静脉双腔置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副作用少。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深静脉置管;同步换血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c)-0079-0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疾病,可致胆红素脑病,导致听力、脑瘫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可快速降低血中游离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及代谢产物等,同时还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1]。以往多采用经脐静脉插管,单通道反复抽、注血液的换血疗法,要求高,易致感染等并发症。本研究应用深静脉双腔置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06例。其中G-6-PD缺陷症13例,新生儿败血症25例,Rh血型不合溶血5例,ABO血型不合溶血47例,地中海贫血4例,其他12例。合并贫血39例,脐炎5例,坏死性小肠炎6例,肝损害3例,低血糖症5例,高血糖4例,代谢性酸中毒26例。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肱动脉和周围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和观察组(深静脉双腔置管同步换血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观察组:男32例,胎龄32.8~41.9周;日龄14.2 h~12.8 d;体重:1.79~4.32 kg,低出生儿:男14例,女9例;血总胆红素为418.25~823.82 μmol/L,换血日龄15.3 h~17.5 d。对照组:男27例,胎龄33.6~42.3周;日龄18.5 h~19.1 d;体重1.87~4.28 kg,低出生体重儿:男11例,女8例;换血日龄14.7 h~11.6 d;血总胆红素420.17~782.51 μmol/L。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均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血清胆红素达到或超过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换血标准[2];出现核黄疸征象者。经家属知情并同意后进行换血疗法。   1.2 方法   1.2.1 血源选择 选用O型红细胞、AB型血浆,枸橼酸盐抗凝;3 d内新鲜血;换血前将血液静置于35~37℃暖箱中温化,换血总量150~200 mL/kg。   1.2.2 换血前准备 ①光疗。②禁食,换血前2~3 h禁食,如入院时需立即换血则插胃管抽空胃液。③碱化血液及输注白蛋白:换血前1~2 h静脉滴注1.4%碳酸氢钠、白蛋白(1~2 g/kg)以置换出更多的胆红素。④镇静:苯巴比妥钠10~15 mg/kg。⑤监测生命体征。   1.2.3 换血途径 观察组:患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对侧,肩背部垫一小枕抬高2~3 cm,颈-胸-肩部皮肤碘伏消毒,打开无菌穿刺包,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2~3 mL局部浸润麻醉,取出深静脉穿刺套管,肝素稀释液1 mg/mL冲洗导丝、扩张管、深静脉导管,取锁骨中点下方约1 cm处为穿刺点,穿刺针紧贴锁骨下方,针尖指向胸骨上窝,保持负压,进入3 cm左右见有回血时,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扩张管扩张皮下组织,置入中心导管6~8 cm,拔出导丝,肝素封管,局部固定,一次性贴膜封闭,X线照片了解导管位置。对照组采用肱动脉和外周静脉穿刺的方法。   1.2.4 操作注意事项 熟悉锁骨下静脉的走行及与锁骨下动脉、锁骨、第一肋骨及胸膜的解剖关系;若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穿刺,避免在原穿刺点反复穿刺,误伤动脉导致血肿、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技术娴熟、严格无菌操作;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后,必须关闭调节夹,防止空气进入形成气栓;切勿强行置入导丝,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若患儿烦躁,可予安定或鲁米那镇静。置管6~8 cm为宜,太深时导管刺激心脏出现心慌、气急等症状;太短则侧孔可能在血管外。   1.2.5 换血步骤 观察组的双腔管长端靠近右心房,为进血端(V端),侧孔为出血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