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历史编纂学时代特点和创新价值.docVIP

清初历史编纂学时代特点和创新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历史编纂学时代特点和创新价值

清初历史编纂学时代特点和创新价值   内容提要:清初历史编纂学成就卓著,不仅在当代史记载、学术史撰著、旧史补作等诸多领域,为后世保存了大量丰厚的历史资料,而且呈现出异于前代的鲜明时代特点,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思想,并在历史编纂体例和方法上取得了重要创新,对后世具有重要启发价值。   关键词:清初 历史编纂学 明史 遗民史家 历史意识   [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0)03-0142-06      历史编纂学是史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段性特点。以清初而言,时代剧变的刺激,民族矛盾的加剧,学术风气的转捩,对这一时期历史编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讲,以下三个方面尤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清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之后,又一个历史急剧转折的时代。明清鼎革的时代剧变,对众多遗民学者来说可谓创痛巨深,反映在历史撰述方面,则是表现出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所谓反思,是指对明亡清兴、历史治乱兴衰的反思;所谓批判,是指对前代社会制度、学术风气等方面存在的种种积弊的批判。这是当时具有进步思想和敏锐见识的众多史家、学人的共识,也是其史学思想、历史见识的集中反映。   首先,就当代史记载而言,明史纂修可谓清初史学发展的一个极重要内容。官修《明史》历时近百年,辗转数朝始竟稿,为清初最大之文化盛事。私修明史更是异常活跃,其间虽经官方压制而呈颓势;但衰而复振,从未歇止。众多明史著述,尤其是私修史著,从撰述思想上来讲,除了要保存一代信史,使之传信行远,避免故国历史湮没无闻外,更重要的是总结有明一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鉴往知来”,反思与批判精神尤为显著。   如谷应泰组织编纂《明史纪事本末》,明言效仿《资治通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撰述宗旨,考辑有明一代史实,“审理乱之大趋,迹政治之得失”。全书对导致明朝衰亡的种种原因作了具体而深刻的总结,注意从明代历史前后纵贯发展的进程中,探讨各种社会积弊的由来与危害。关于宦官专权问题,撰者鲜明地指出它是导致明朝后期“法之凉”、“国制乱”,逐渐酿成“水自湍也,风又激之;汤已沸也,火又裂之”的严峻局面,最终酿成亡国之祸的重要根源。对于万历年间极其繁重的矿税之征问题,编撰者更是慧眼独具,予以专篇记载,既详述其危害,指出它直接造成了当时“有司得罪。立?{槛车;百姓奉行,若驱驼马”的世间惨象,亘古未有;同时又提出了“多欲者仁义难施,黩货者乱源斯伏,有天下者不可以不致谨”这一具有深刻警醒意义的观点。对于农民起义问题,则不仅直言其危害,更注重从统治者为政不德的角度去分析其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认为“孽不自生,衅由人作”,“俗弊则轻于为非,民贫则去而为盗,固然其无足怪”。其鲜明的反思与批判思想,跃然纸上。   另如计六奇撰《明季南、北略》,尤其注重评论晚明“国家之兴废,贤奸之用舍,敌寇之始末,兵饷之绌盈”等大经大政,总结治乱得失之经验,其中,对明朝衰亡的反思尤为深刻。著者从“外有强敌”、“内有大寇”、“天灾流行”、“将相无人”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明之所以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指出“夫是四者,有其一亦足以乱天下,况并见于一时,有不土崩瓦解者乎?”深刻论证了明朝衰亡的历史必然性。   再如温睿临受万斯同之托,撰写《南疆逸史》,不仅要弥补官修《明史》之缺略,更为重要的是探讨“土宇反覆、攻守纷错、政令互易、兴亡成败得失之迹”。深刻反思亡国之痛。在总结明亡教训方面,温氏并不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深入探讨导致明朝危机重重的深层原因,总结明代社会积弊之由来,书中所言“务虚名不采实用”、“别流品不求真才”、“争浮文不念切效”三条,有力地切中了明代社会发展“崇虚黜实”的症结所在,饱含着对有明一代浮夸的学风和社会风气的痛斥与批评。   次者,在学术史撰著方面,清初学者同样注重对前代学术的反思与总结。《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两部学案体巨著于此时期相继问世,除学术积累日益丰厚、体例渐趋成熟等因素外,还离不开清初进步学者自觉的反思与批判意识。深刻总结明代理学“空谈误国”之危害,倡导“经世”实学,也是清初学者历史批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两书之价值,不仅在于纵贯而详尽地梳理了以理学为主体的宋、元、明三代学术发展全貌,为后世保留了大量丰实的学术史料,还体现为深刻的学术思想内涵,即通过对前代尤其是有明一代学风流弊的批判与总结,倡导和开启新的学术风气。关于宋代学者往往流于繁琐考据之缺点,明代学者喜标宗旨,倚门傍户之通病,书中均有深刻揭露:“宋儒学尚分别,故勤注疏;明儒学尚浑成,故立宗旨。然明儒厌训诂支离,而必标宗旨以为的,其弊不减于训诂。道也者,天下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