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诗人遗民情结文化反思
清初诗人遗民情结文化反思
摘 要:明清之际,风云变幻,士人群体的生存环境空前恶劣,生存困境与遗民情结构成他们共有的生命体验。易代之际的诗人感慨身世,怀念故国,文人复杂幽微的心绪,与其内外交困的人生境况交织熔铸,体现在清初诗人对生死两难、出处行藏、人伦范式与时代困局等问题的文化反思和诗学主题之中。而儒道“逸”的思想和佛教禅宗“空”的境界,当是这种遗民情结主要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清初诗人;遗民情结;诗作主题;文化根源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5-0074-06
Abstract: The world changed on the occasio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gentry lived an unprecedented hard life, while the survival dilemma and the adherent feelings led to their shared life experience. The poet in the changing era expressed the feelings about life experience, and missed their lost motherland. The complex faint mood of the literati intertwined with their state of life under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lemma, which was reflected intheir cultural reflection and poetic themeof the dilemma of life and death, the human relations patterns and the hard times and other issues.Meanwhile, the “Yi” thought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the “empty” realm in Buddhism Zen should be the main cultural roots of the Adherentcomplex.
Key words:Poet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dherent complex,Poetic theme, Cultural roots
明季之亡天下,社会动荡,政局多变,士大夫面临道统断裂、文化失语的困厄局面,失落感空前,其文学创作亦以抒写忧愤愁苦之情见长。清初诗人常常书写其对时局变换和自身困境的深刻体验,表现得哀感顽艳,甚至触及其进退两难中的幽微心绪。他们希求平衡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而这种写作和反思,也是乱世文人为寻觅人生出路、实现自身价值所作出的努力。
一、遗民诗人与遗民情结
“遗民”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类,前者是指改朝换代之后幸存下来的人,不带任何政治与感情色彩;后者指改朝换代之后不肯出仕新朝或有强烈怀念前朝意识的人,它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价值判断,这个定义的内涵是遗民问题探讨的重点[1]6-7。清初语境下,遗民的所指是明清易代后义不仕清的文人。遗民情结主要指遗民士人的群体性情感心理,比如黍离麦秀之悲、身世浮沉之叹和宗国兴亡之思等。但这些情感并非为“遗民”群体所特有,面对家国沦亡的惊天之变,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文人很难无动于衷,“变节”者亦有无可避免、难以消解的遗民情结。
明清易祚,士人处境艰难,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故国之思导致他们对现实不满,而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层面的严酷现实,亦加深了其内心的郁郁之气和黍离之悲。明亡之殇,民生之苦,时事之叹等相互交织,与其宏图难展、清冷难耐、鸥盟难违等多重情感汇集一处,构筑成那个年代文人丰富而真实的心灵世界。此时的诗作主题涵盖深广,主要是感慨身世与怀念故国两类。
(一)感慨身世
神州陆沉,士人陷入了“逐客已无家”[2]的窘境。清代立国之初的政治举措,压制了东南地区的反清情绪,却也使士人阶层噤若寒蝉;遗民诗人“旧巢覆破、新枝难栖的惶惑、惊悸、幻灭、失落之感,伴随分际、悲慨、哀伤、寒苦等心绪”[3]5极为明显。外界种种纷繁折射入人心,加重了这种心灵漂泊的凄惶之感。“游”是明遗民的生存常态,包括游离、云游、交游等;但转徙江湖之苦与漂泊无依之感,每每充斥于其笔尖心上。
抗清失?。?恢复无望,部分遗民选择远离中土东渡海外。朱舜水《漫兴》诗“流水去无尽,故人何日逢”[4]17,感慨独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辽宁省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pdf VIP
- 2_H3G-TA硬件安装调试手册(CM-02N)B2版(对外公开)华塑电池巡检仪.pdf VIP
- 超实用高考英语复习:阅读理解话题分类专练 文娱与体(含答案).docx VIP
- 民航法律法规教案【参考】.doc VIP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2025版).pdf VIP
-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VIP
- 民航法律法规与实务(全套课件).ppt
- 服装包装、配送、检验、验收及售后服务方案.docx VIP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词汇表单词英译汉默写.docx VIP
- 2025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观音阁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