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龙胆乙酰CoA转移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docVIP

滇龙胆乙酰CoA转移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滇龙胆乙酰CoA转移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滇龙胆乙酰CoA转移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摘要:根据滇龙胆转录组乙酰CoA酰基转移酶基因GrAACT序列设计引物,使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从滇龙胆幼叶扩增该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和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GrAACT基因(登录号KJ917163)开放阅读框长 1 215 bp,编码404个氨基酸;GrAACT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1.41 ku,pI值为6.25,属于AACT蛋白家族成员,无信号肽,为疏水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构成;GrAACT蛋白具有AACT蛋白保守结构域:硫解酶N端结构域(第12~272位氨基酸)、硫解酶C端结构域(第282~402位氨基酸)、类硫解酶结构域(第13~403位氨基酸);在硫解酶C端结构域中,包含硫解酶保守位点(第350~366位氨基酸)、硫解酶活性位点(第385~398位氨基酸);滇龙胆GrAACT蛋白与长春花CrAACT蛋白亲缘关系最近;GrAACT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741 ku;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GrAACT基因主要在茎、根中表达。   关键词:滇龙胆;乙酰CoA酰基转移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   中图分类号: S184;R282.71;Q78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6-0094-05   收稿日期:2015-05-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1BAI13B02-04);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015Z171)。   作者简介:张晓东(1980―),男,河南新郑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植物代谢基因工程研究。E-mail:zxd95@126.com。   通信作者:王元忠,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药用植物资源评价与利用的研究。E-mail:boletus@126.com。滇龙胆是传统中药龙胆的来源植物之一,也是云南省重要道地药材,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尤其是云南省山区地带;其根入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肝炎、风湿病和胆囊炎等[1]。目前,医用龙胆需求量每年递增约10%,而现有滇龙胆产量低、品质不高,且野生滇龙胆资源遭到人为大肆采挖[2]。为选育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2013年6月云南省已启动龙胆草航天育种工程[3]。从中医药现代化角度来看,滇龙胆主要药效成分为龙胆苦苷,要从根本上解决龙胆草药源问题并保护野生滇龙胆,除筛选新品种之外,还必须弄清龙胆苦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理,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生产龙胆苦苷奠定基础。   龙胆苦苷为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中主要通过质体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胞质甲羟戊酸(MVA)途径合成[4]。乙酰CoA酰基转移酶(又称乙酰乙酰CoA硫解酶,AACT,EC )是MVA途径中的第1个限速酶,能够催化2分子乙酰CoA形成1分子乙酰乙酰CoA[5]。目前,乙酰CoA酰基转移酶基因AACT已从拟南芥[5]、丹参[6]、胡萝卜[7]、白木香[8]、油茶[9]等许多植物中分离。AACT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被生物、非生物因素诱导。拟南芥中存在2个平行进化的同源基因,其中AtAACT1主要在维管系统中表达,AtAACT2则在根尖、幼叶、茎上部和花药中大量表达,二者存在功能冗余;AtAACT2的作用是为胞质定位、MVA起源的异戊烯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合成大量乙酰乙酰CoA前体[5]。在生物诱导剂(100 mg/mL酵母提取物)、非生物诱导剂(30 mmol/L Ag+)共同诱导下,丹参SmAACT基因在诱导后12 h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值[10]。   目前,由于龙胆基因组资源极度匮乏[11],导致龙胆苦苷生物合成途径并不清楚[3]。本研究根据笔者实验室滇龙胆转录组数据库中的GrAACT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逆转录PCR(RT-PCR)技术成功从滇龙胆幼叶中扩增到GrAACT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以期为阐明滇龙胆龙胆苦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滇龙胆组培苗、盆栽苗均采自玉溪师范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金航研究员鉴定为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ex Hemsl)。基因克隆所用材料为滇龙胆无菌苗幼叶,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所用材料为盆栽3年生滇龙胆的根、茎、叶,采样日期为2014年5月17日。   1.2方法   按照多糖植物组织提取试剂RNAiso(TaKaRa,大连)说明书提取滇龙胆幼叶总RNA;按照逆转录试剂盒(TaKaRa,大连)说明书合成cDNA。根据原核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