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商圈布局技术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城市商圈布局技术方法

现代城市商圈布局技术方法   摘 要:科学合理的商圈布局既是城市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商圈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述国外商圈布局技术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市商圈布局的现实提出了现代城市商圈布局的三维动态模型,并为城市商圈布局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现代城市;城市商圈;布局;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F062.4;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7)04-0043-05      Study of technological method of modern urban commercial circle   YIN Yuan-yuan1,CHEN Liu-qin2   (1.Hunan Business College,Changsha 410205;2 Tianj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Tianjin 300191,China)   Abstracts: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mmercial deployment is not only the demand of realizing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mercial circle theory research.Based on the reviewing technological methods of commercial circle deployment at abroad,by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China urban commercial circle deployment,this paper provides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model of modern urban commercial circle deployment in order to present new feasible technological methods for urban commercial circle deployment.   Key words:modern city;urban commercial circle;deployment;technological method      一、国内外商圈布局的研究进展      城市商圈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企业集群模式,是实现宽松、舒适、和谐消费环境的基础,是城市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保障,是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更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追溯过去,我国虽曾对大、中、小商业服务群发展有过探讨,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重视城市商圈的发展。其中,2005年商务部正式颁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要求各地级以上城市必须制定商贸网点规划,以求科学合理布局商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早期的研究。最早对城市商圈进行研究的美国学者威廉?赖利(William Reilly,1929)提出了零售引力法则。肯威斯(P.D.Converse,1949)通过对美国100多个小城市流行商品的销售状况调查后提出了断裂点公式,以确定在A、B两城市之间的顾客到任何一个城市购物的分界点。   2.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研究。这个时期商圈布局技术方法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部分学者是以单个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商圈布局技术的研究。如赫夫(D L Huff,1964)以大型零售商店(购物中心)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几率模型理论。凯因(J?Kevin,1970)构造了一个人口、消费者到中心地带所需时间、卖场面积三因素简单比率模型。布莱克(Black,1987)提出了多因素作用模型。另一部分学者将商圈看作一个零售企业积聚的整体来进行研究。哈佛商学院(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零售饱和指数(IRS)法则。阿普波姆、伽萨等人引入都市销售场地面积、店铺数等参数,使雷利的引力模型的应用从城市视角转向了微观零售企业视角。此后,奥卡比(Okabe,A.,2001)在商圈布局方法研究中使用了组件GIS技术。   近年来,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快速发展,既为商圈布局方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为商圈布局方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目前大多还是侧重于从微观层面展开技术方法研究。这对于指导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零售企业自我主导的商业集群活动是有效的,但是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商圈布局的现况,商圈布局的技术方法更应从微观与宏观等多视角来进行探讨,才能有效指导现实的城市商圈布局活动,这也就是本文研究的视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