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实业教育特点及其历史评价
清末实业教育特点及其历史评价
摘要:清朝末期是我国实业教育的起步阶段。我国的实业教育主要不是本国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在外来刺激的作用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晚清的实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与社会生产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形式,其产生与发展对社会生产、教育模式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具有很大影响。对清末实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进行客观的描述与实事求是的评价,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实业教育;特点;评价
“实业”一词主要指农、工、商。1898年,康有为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提出,把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可见,康有为所谓实业是指资本主义工业。清末实业救国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张謇解释说:“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可见,实业指资本主义农、工、商业。据清末民初振兴实业所包含的内容看,实业涉及工、交、商、矿、农、林、渔、牧、铁路、邮电各领域,实际上实业即泛指国民经济,但重点在农、工、商。实业教育源自英语中的“industrial education”,本义为“工业教育”,经日本转译为“实业教育”,在我国是指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为农业、工业、商业、矿冶、铁路等物质生产部门培养专门应用人才的教育。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第一次承认实业教育的合法地位,1922年,“壬戌学制”中正式以“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实业教育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大背景逐步在中国生根发芽,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教育由传统教育向注重实用的近代教育的转变,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教育的一大亮点,也是近代职业教育产生的前奏与先导。纵观近代实业教育,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为今日职业教育之借鉴。
实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实业教育的萌芽(1862~1902年洋务运动时期)从1862年(清同治元年)洋务派创设北京同文馆开始,至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建立实业教育制度,可谓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萌芽期。两次鸦片战争击碎了清王朝唯我独尊的梦幻,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一部分头脑清醒的封建士大夫继承和发扬经世派的传统,求教于西方异质文化,开始了一场持续30年之久的改革开放运动。对外交往日益频繁、造船制械、操练新军、通商、设厂、开矿、筑路、开办电报等等,所有这些新式事业的举办都呼唤着新式人才,而这些是饱读“四书五经”却对自然科学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的传统封建士子所不能胜任的。于是,在洋机器、洋设备被引进的同时,造就适应时代需要、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实用人才的洋务学堂在全国各地逐渐开办,军事(武备)、电报、铁路、矿务等学堂相继涌现。近代中国的实业教育由此萌发。
实业教育的初步发展(戊戌维新变法时期)甲午战争前,具有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早期改良派人士,如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人,根据我国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主张学习西方,广设农、工、商等实业学堂。其中尤以郑观应的思想最具代表性,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是“只知教学举业”,不屑讲求商贾农工之学,而西方教育“士有格致之学,工有制造之学,农有种植之学,商有商务之学。无事不学,无人不学”。提倡设立农、工、商实业学堂,甚至建立实业教育制度。这些创设实业学堂的最初呼声,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实业教育思想的源头,为甲午战争后实业教育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实业学堂的兴办打下了初步的基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急转而为“世变之亟”,整个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人开始寻求新的救亡之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认为,西方各国之富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于“凡农、商、矿、林、机器、工程、驾驶,凡人间一学一艺者,皆有学”,提出学习西方广设专门之学,培养农、工、商、矿、林等实用人才。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官办企业与民办企业的数量均有大幅度增长,规模与技术含量都有所提高,对实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于是,1896年后,南京储才学堂、江西高安蚕桑学堂、杭州蚕学馆先后创办,不过这些实业学堂带有明显的自发性质。“百日维新”期间,清廷下诏要求各地筹设农务、茶务、蚕桑乃至铁路、矿务等实业学堂,兴办实业教育有了政策依据,成为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一些官办实业学堂相继得以创办,实业教育得到初步发展。
实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清末新政时期)1901年,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最终形成。为了缓和国内外矛盾,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惊魂未定的清政府被迫于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颁布变法上谕:“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大抵法积则蔽,法蔽则更,要归于强国利民而已。……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并把“求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曾经》电影赏析.pptx VIP
- 钛合金薄壁鼓筒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doc VIP
- 一种具有去除异味和抗菌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VIP
- 标准图集-15G107-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pdf VIP
- 公路统计年报要求及报表制度讲解.pptx
- TUCST007-2020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标准.pdf VIP
- 临床营养病例讨论.ppt VIP
- 基层常见病的诊疗与管理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世界水日-节约用水主题班会.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