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起源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笙起源综述

笙起源综述   【摘 要】笙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最早使用自用簧的乐器。笙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关史书、典籍、文献中从殷商时期起就有对笙的记载,先秦时期笙和竽在宫廷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于笙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许多专家、学者们都持有不同的观点和依据,此论文以各类期刊、文献、硕博士论文等作为参考,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依据进行整理和综述。   【关键词】笙;起源;笙竽;先秦时期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57-03   一、前言   笙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而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各朝各代都不可或缺。此外,它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二、研究文献分析   关于笙的起源,历史的研究文献已有不少,对其研究的时间都集中于先秦时期。从殷商时期的“随”、“女娲”做笙,到周代各时期的史书中对“笙”的记载,都有一些相同和不同的观点。   关于研究“笙”的起源、历史发展的专著并不多,李光陆于2006年出版的《中国笙艺术》中有几篇文章写到过。相关的学术、学位论文期刊却有不少,大部分文章的观点、依据大致相同,还有一些文章内容只是简单提及,点到为止,其中有几篇专门写“笙”的历史起源的文章,观点依据明确,内容比较详细。   三、研究内容综述   关于笙的起源,一些文献、期刊、典籍中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观点如下:   (一)“随”、“女娲”作笙说   《世本》十五篇中的《作篇》记载了上古各种器物技术的发明及礼乐,其中就有“随作笙”;在《礼记?明堂位》中有记载:“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根据这些人物传说中的推测,远在三千年之前的商朝已有了笙的雏形①。但是后来也提到,随和女娲都是传说之人,不能作为可靠、准确的依据来证明商朝就有了笙,例如李光陆的文章《论笙与芦笙的源革》中就提到他们无法作为真实依据②。虽然无法证实,但通过其中的描述能看出“笙”在当时的重要性。   (二)甲骨文“??”即“笙”   在各种与笙相关的书籍、文章中提到,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即“和”,是小笙③。关于“??”字,一篇文章提到,关于笙属乐器,目前发现的最早可考资料为河南殷墟甲骨文中的“??”字。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载注释《说文解字》曰:“经传多借和为??。”可见,“??”字在流传过程中渐变为“和”。④又通过许慎《说文解字》中的龠部:龠:“?分?竹管,三孔,以和??也。”以及我国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H:he和(???簦?”,可以断定,史书中记载的乐器“和”即甲骨文中的“??”。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研究?释和言》中也提道:“??”为笙⑤。有一篇关于论笙的形制及发展的论文提及“芋、笙、巢、和”的历史渊源,比如《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通过这些典籍的记载,得出的结论是用芋、笙、巢、和这四个字来区分大小种类的笙属乐器⑥。这篇文章也说明“和”表示小笙。梅雪林在《笙的历史与现状》中也提道:“笙的起源很早,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竽’的象形文字记载。”⑦   (三)《尚书》中的“笙”   梅雪林在文章中提到了《尚书》对笙的描述。《尚书》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从尧舜到夏商周时期的内容。《舜典》是《尚书》的篇章之一,记载了虞尧的言行:“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其中“八音克谐”中的“八音”就包含了笙。在另一篇《益稷》中有载:“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其中提到了演奏笙⑧。但是关于《尚书》的真伪,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问题,之前甚至有人认为《尚书》是伪书。所以里面关于“笙”的记载,其真实性也待证实。而且梅学林在文章中也表明:“关于《尚书》的疑窦还有很多,诸多问题尚无定论,因为《尚书》中牵涉到笙的文字记载,想要寻求笙的源头,只有先借助于《尚书》获得暂时的答案。”   (四)八音“匏”之属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纯音乐类的专书。《乐记》中曾有记载:“土曰埙,竹曰管,革曰鼓、匏曰笙,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恰!蓖趿峋辍⒊潭?真在《器乐词的义类分析》一文中写道:“匏”是我国先秦时期匏制有簧管的用于演奏的吹奏乐器。《乐记译注》:“所谓匏和笙,都是簧管发声类的乐器,匏比笙大,据说有四十六支簧管。”《礼记译注》:“匏,同笙一样,也是一种利用簧管发声的乐器。”“笙”是我国先秦时期匏制有簧管的用于演奏的吹奏乐器。《说文》言:“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释名?释乐器》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