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互借词对比研究
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互借词对比研究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不同语言之间词的借用。英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汉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和半音译半意译借用词;汉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英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音译+类别借用词和字母词/英汉混合借用词。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的互借词在借用方式、构词能力、普及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面对层出不穷的借用词,我们应从外来语中汲取营养,丰富中华
化,同时重视对外传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时政新闻;借用词;文化交融
[中图分类号]H313.5
[文献标志码]A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借用词的现象日益增多,并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报纸新闻中的借用词比较规范,也更能反映时代的变化,得到了国内外学者较多的关注。意大利学者马西尼[1]将借用词分为音译借用词、混合借用词、词形借用词、意译借用词和仿译借用词。国内著名学者王力[2]、刘正琰等[3]认为,只有音译词才可视为借用词。王力还进一步指出:“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叫借用词,又叫音译词;利用汉语原来的构词方式把别的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来的,叫译词,也就是意译词。”胡裕树[4]、吴传飞[5]认为,意译词不是真正的借用词或外来词。胡行之[6]则强调音译词和意译词都是外来词,并将汉语外来词分为全译音、全译义、全输入、半音半义和音义兼顾等类别。笔者收集了从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New York Times??和《人民日报》中的时政新闻,根据上述理论,采用语料库和定量研究方法,分析比较英汉时政新闻中互借用词的异同。分析发现:??New York Times??的时政新闻中含借用词102例,《人民日报》的时政新闻中含借用词264例。在汉语借用词表达中,为表意清晰,有时在音译部分后面加上表示类别的成分,这类借用词在《人民日报》中出现了54例,占总数的20.5%。《人民日报》中出现了33例字母词或英汉混合词,占总数的12.5%,这类借用词多源自网络的普及,以及美国在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另外,汉语报刊中的借用词已经出现语素化现象,即已成为汉语的词缀并开始构词。这类借用词在《人民日报》中出现了18例,占总数的6.8%。由此可见,长期以来,英语作为世界第一官方语言,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汉语当中。
一、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互借用词的分类
1.英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汉语借用词
一是音译借用词,即根据汉语拼音译成的借用词,直接借用。如:①This week, Meng Jianzhu, the head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used his visit to the burned??out store to drive home the government’s message: that the rioting was instigated by supporters of the Dalai Lama, Tibet’s exiled spiritual leader who denies encouraging violence.[7]② But the women’s story, like that of the violence that erupted in Tibet and neighboring regions, is more complex than the government ggests. Four of the women were Han Chinese.[7]①中的Dalai Lama(达赖喇嘛)和②中的Han(汉族)都是英语报纸中的音译借用词。音译借用词有的源自中国民俗文化,如Taichichuan(太极拳)、fengshui(风水)、yinyang(阴阳)等;有的属于中国特产或者有着中国特色的事物,如oolong(乌龙茶)、litchi(荔枝)、ginseng(人参)、k’ai shu(楷书)等。二是意译借用词,即根据源语言的字面意思翻译形成的新词。意译借用词分两种:一种源于日常生活用语,如job??hop(跳槽)、running dog(走狗)、lose face(丢脸)、beancurd projects(豆腐渣工程);另一种与中国的具体国情有关,并引申出一系列类似词汇,而这些词汇都能恰到好处地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如risk one’s fortune in business(下海),“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国两制)等。三是半音译半意译借用词,即音译与意译结合形成的新词。Ta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