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态语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运用.docVIP

论体态语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运用.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体态语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运用

论体态语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运用   [摘要]体态语是一种非语言文字的信息交流手段。古代诗歌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体态语。借助于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教师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态语;古代诗歌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53-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课题“新课改下的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研究――以唐宋诗词为例”(2013ZJJ09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丽(1977―),女,广西荔浦人,硕士,广西桂林市临桂中学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与欧美文学;肖利庆(1977―),男,山东金乡人,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与应用写作。   体态语就是一种非语言文字的信息交流手段,对人类交际能起极大的辅助作用。作为一种大范围的人际交流方式,古代诗歌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必然也存在着大量的体态语现象。借助体态语,教师把抽象的古诗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更流畅、更有效,从而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学科特性和学生的学情特点,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在高中古诗教学中运用体态语:   一、善用表情,拉近距离   面部表情是最具表现力的体态语,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交流信息。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可以全部从面部表情上表现出来。面部表情就像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即时展现人的精神状态,有时还能胜过有声语言,达到有声语言无法企及的表达效果。   在课堂这个特定场合中,语文教师的责任是把教材中的诗歌还原为生活,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然而教师理性的讲述未必能将课文分析透彻,往往借助于面部表情向学生发出最直接的无声教育更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成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毋庸置疑,微笑是语文教师最不可或缺的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微笑能使强硬的人变得温柔,困难的事变得容易。高中生步入青春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的鼓励能给予学生正面的暗示,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当学生出现不恰当行为时,教师的微笑是善意友好的提醒;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的微笑可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不俗表现时,教师的微笑意味着认同,会激起学生更强的上进心。总之,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可以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这样学生也会投桃报李,积极配合教师,从而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吝于笑容,始终端着架子,则难以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学会运用微笑这种面部表情,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展现不同的面部表情。古代的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就是因为诗人的笔墨里饱含真挚的感情和对生命的感悟。刘勰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应充分注意这一点,讲授诗文时也应力求“披文入情”。讲到高兴之处,教师可以满面春风;讲到悲痛之处,教师可以面带忧伤;讲到愤怒之处,教师可以慷慨激昂。借助活灵活现的面部表情,教师的讲解方能与作品的内容、人物的情绪水乳交融。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中有这么一句“飞湍瀑流争喧?Y,?f崖转石万壑雷”,写出了急流和瀑布冲击山崖,石块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这种叫声震荡山谷,使深林战栗,峰巅惊恐。诵读诗文时,教师宜眉毛上抬,睁大双目,嘴角张开成“○”形,脸色煞白,流露出极度惊恐之状,以表现对大自然威力的畏惧。再如《诗经?卫风?氓》中提及未嫁前的女主人公思念意中人,是这样描述的: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短短二十余字,却道尽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痴情的女主人公登上围墙眺望恋人,为对方牵肠挂肚。意中人是否出现,能令她或喜或忧。这样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戏剧张力。有心的教师绝不能白白放过这段描写,应抓住这个机会表演一番。诵读此处时,教师先将眉头紧锁,频频探头向前张望,表现人物内心的焦灼不安。紧接着展现女主人公的忧伤,教师应神色黯然,下巴向下拉,这时愁眉苦脸的表情就会呈现出来。最后表现女主人公见到恋人的喜悦,教师一边舒展眉头,一边咧开嘴嬉笑,整张脸笑意盈盈。这些多变的表情对学生的视觉感官会有强烈的冲击,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体验诗文中的情感,充分领略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教师通过变换面部表情所起到的教学效果,比正儿八经地讲解课文要强得多。   二、妙用眼神,促进交流   眼睛是人体最主要的感觉器官。对于眼睛,晋代的绘画大师顾恺之认为是:“四体妍媸,本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